主要讲解科学。
运用文艺的形式、散文的笔法、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具体的描写,来引人入胜地讲解科学。
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已经成为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受其影响,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成为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代名词。
出书背景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后,作为当时仅有的两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之一的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们很受鼓舞,一心想为孩子们出一些科普好书,打破当时科普读物非薄即少的现状。
然而1958年,他们和全国人民一样经历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大跃进”,由于各方面都不成功,编辑们也从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的图书生产上停下来,思考只有注重质量才是正道。
1959年,他们就着手准备为高小、初中学生编一套自然科学“百科”式的回答各种问题的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稿实践,才逐步确立了突破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框框的编辑思路,为今后十万的编辑工作定了调,《十万个为什么》成为了中国科普图书中最响亮的品牌之一。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依次从房间旅行记、灯的故事、时钟的故事、书的故事四个方面来安排内容。
内容简介:
《十万个为什么》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的代表作,书名取自英国小说家和诗人、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诗句:“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29年。
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被译介到中国,且出版单位众多,对我国的科普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老一代的科普作家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米·伊林的作品中受益。
作者简介:
米·伊林( l896—1953),原名伊利亚·马尔沙克,苏联科普作家、儿童文学家。米·伊林的作品作为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5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
译者:王汶(1922—2010),我国著名女翻译家,1949年初在叶圣陶、周建人、戈宝权等人的关怀和帮助下开始文学翻译工作,译作甚多,五十年代前期以翻译介绍米?伊林等人的作品为主。除《十万个为什么》,还译有《森林报》《罪与罚》等。
本文来自作者[安柏]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672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安柏”
本文概览:主要讲解科学。运用文艺的形式、散文的笔法、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具体的描写,来引人入胜地讲解科学。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已经成为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它在传播知...
文章不错《《十万个为什么》主要讲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