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将银边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将不透光的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6小时,再剪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①、②、③三个不同部位取下三个小的叶片(如图所示).将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经热水浴脱色.将经过脱色的叶圆片放在清水中漂洗.将经过漂洗的叶圆片放在白纸上,然后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三个叶圆片上冲洗后观察颜色情况.植物在黑暗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植物的淀粉,所以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淀粉,排除干扰,防止影响实验. (2)观察实验现象,在①、②、③三个叶片中,见光的③也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遮光的②叶片因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没变蓝色;不含叶绿体的①叶片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由①叶片与③圆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有叶绿体的③叶片变蓝,表明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无叶绿体是①叶片不变蓝,表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形成,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由②叶片与③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见光的③圆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遮光的②圆片不变蓝,表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形成,表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5)比较叶片的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 (6)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其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故其中a为叶绿体,b氧气. 故答案为: (1)呼吸; (2)③; (3)叶绿体; (4)光; (5)淀粉; (6)叶绿体;氧气 |
说下光合作用发展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实验…最好有图……
(1)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2)对对照实验 ,对比照光部位和不照光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 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4)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3)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观察现象: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得出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
发现进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1627年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 ,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他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很快也死了。接着,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能够长时间地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地活着,于是,他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但他并没有发现光的重要性。 1779年 ,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 ,法国的索叙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 ,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 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他做了一个试验:把绿色植物叶片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典蒸汽处理发现遮光的部分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的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和作用中产生淀粉。 1880年 ,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他把载有水绵(水绵的叶绿体是条状,螺旋盘绕在细胞内)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照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1897年, 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20世纪30年代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到底来自水,还是来自二氧化碳”这个问题,得到了氧气全部来自于水的结论。 20世纪40年代 ,美国的卡尔文等科学家用小球藻做实验:用C14标记的二氧化碳(其中碳为C14)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被成为 卡尔文循环。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本文来自作者[硕超]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594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硕超”
本文概览:(1)将银边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将不透光的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6小时,再剪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①、②、③三个不同...
文章不错《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