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过渡环节我们要培养幼儿常规, 要把握哪些是固定的常规要求,不能轻易改变它们。给幼儿一个适应和缓冲的时间,常规调整一步步来,慢慢增加难度。保证常规要求的一致性。
如果接到常规不好的班级, 通过细致耐心的观察,了解新接班级的常规状况。只有找到具体问题,分析原因,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考虑运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小班,常规出问题是自然的。作为老师还要引导做事拖拉的幼儿抓紧时间。通过游戏比赛加以改变。计数法,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做事。遵守常规活动的时间,养成好的习惯。 自然后果法,让幼儿去体验做到的好处,和拖拉的后果。当我们应对小班幼儿不愿在幼儿园大便.加强入园前的了解,做好入园后的记录。增强幼儿的腿部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和幼儿一起玩大便记录的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大便带来的乐趣。
怎样带幼儿园新生入学好事很辛苦
幼儿园常规培养的方法和技巧如下:
1、要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
2、要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
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3、要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证明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幼儿简介:
幼儿,指1岁的孩子度过了婴儿期,进入了幼儿期。幼儿无论在体格和神经发育上还是在心理和智能发育上,都出现了新的发展。
动作发育周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行走了,这一变化使孩子的眼界豁然开阔。周岁的孩子开始厌烦母亲喂饭了,虽然自己能拿着食物吃得很好,但还用不好勺子。
他对别人的帮助很不满意,有时还大哭大闹以示反抗。他要试着自己穿衣服,拿起袜子知道往脚上穿,拿起手表往自己手上戴,给他个香蕉他也要拿着自己剥皮。这些都说明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增强。
一、期初正确对待幼儿的各种不良情绪,做好新生入园的安抚工作,是小班幼儿入园以后的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1、活动室的布置以及玩具的投放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明亮耀眼、外形夸张逼真的图案,童话故事中的小白兔,树林里的小鸟,天空中的红太阳、河里的小鱼……都是他们喜欢的形象。而这些图案他们虽然知道但只能在小人书或电视上看到。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就将活动室布置好,并注意材料、色彩及图案的选择和搭配,让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就看到一个新鲜而美丽环境,从而萌发上幼儿园的愿望。
再则,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并投放适宜的玩具,比如拖拉玩具、串珠玩具、娃娃家玩具、积木积塑、幼儿自带玩具等。让幼儿愉快的置身于既好玩又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玩具世界中,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认识与交往,分散与排除依恋家长的情绪和行为。继而喜欢幼儿园的环境与同伴,就不会再因孤单和无助而哭闹了。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但同类玩具的数量要多(自带玩具除外),防止幼儿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更大的纠纷。
2、每天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用微笑面对幼儿
小班的幼儿之所以喜欢小兔子却害怕大灰狼,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小兔子的形象很温驯,而大灰狼的形象很狰狞。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一听到“大灰狼来了”就会本能的叫喊、躲避。试想:孩子们入园后每天面对的都是老师凶巴巴的面孔,相信他们会象讨厌大灰狼一样讨厌老师的,更不要说喜欢幼儿园了。可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绪与表情很重要——你的表情是高兴的,孩子们也会因为受到你的感染而开心,而你的笑脸更会让孩子们感到你的友好、善良而愿意和你接近。所以,也许你不漂亮,但你可以用微笑来点缀你的脸庞,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用自信、善意的微笑缩短你和孩子心灵的距离。
3、给幼儿以母亲般的拥抱和亲吻
小班幼儿入园时均只有三周至三周半的年龄。入园前,他们已习惯了在父母亲的怀抱里撒娇、发嗲等的生活方式。而入园后,这一可靠而又安全的屏障不复存在。所以在幼儿无助或伤心惶恐而闹情绪时,牵牵他们的小手,及时的给孩子们一个热情而母性的拥抱,亲亲他们的小脸蛋,对他说:妈妈是不是这样爱你的啊?老师也象妈妈一样爱你。这种具体而又直观的形体语言不仅能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到教师母亲般的关爱,而且能让那些还来不及转变自己的角色的孩子无助的心灵暂时得到安慰,使他们感到即使离开了父母亲的怀抱,他们依然是安全的。从而在心理上对教师建立起一份信任,愿意和教师一起参加教育活动。在某些时候,对于哪些爱哭闹流眼泪的胆怯内向的幼儿来说,这一举措比说一大堆安慰的话更实用。
3、适当的运用注意转移或冷处理的方法
针对小班幼儿的情绪较容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幼儿哭闹不止时,引导幼儿去注意一样新鲜的物品、好玩的玩具或是其他幼儿劳动成果等:“你今天的衣服真美,它是什么颜色的呀”,“你看,天线宝宝正在找你做朋友呢”,“呀,这珠珠项链真好玩,我们也来串一条吧”……利用外界刺激转移并中断幼儿依恋家长的心理。而对于个别任性的幼儿,不妨让他呆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且安全的地方,告诉他:大家可爱不喜欢这种大灰狼一样难听的声音。有的幼儿闹了一会儿,见没有人理会,自然而然的也会停止哭泣,等你再看他时,他已经在同伴的邀请下高兴的加入到游戏的行列之中了。
4、注重晨间接待与晨区谈话的作用
在晨间接待中,教师主动与新入园的幼儿进行交谈,可以是简单的问候语或是非智力话题,如:你今天来的真早,你今天的衣服很干净,你早饭都吃了啥了,你今天会很乖的对吗等等轻松的话题,让幼儿一进园就消除了对教师及幼儿园的陌生感、恐惧感和距离感,给幼儿一个一天学习的良好的开端。在晨区活动后的晨区谈话中,教师及时的对那些入园或晨区活动幼儿好的行为进行肯定,让幼儿觉得自己很棒、自信的同时也给其他幼儿树立起了榜样作用,使他们知道明天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二、用正面的教育手段引导幼儿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与精神面貌入园及参与学习和活动,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肯定幼儿的成果,提高幼儿学习及活动的兴趣与信心幼22家22儿童
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想提高幼儿参与活动或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教师不妨对幼儿多说些具有鼓励性的语言,比如:你能行,你很聪明,你会做得很好等,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幼儿犯错误时,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改正错误:老师和小朋友们相信你会改正错误的,改正错误了就是好孩子,大家一样喜欢你;当幼儿的表现不是让你太满意时,先别急着否定孩子的成绩,不妨告诉他:你的画很好,但如果没有涂到线外就更好了;你的歌唱得不错,但如果再大声一点全班的小朋友就都能听到了等等。须知:我们面对的只是一个三岁孩童,多给孩子一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和时间。
2、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幼儿好的表现,满足幼儿在集体中展示自我价值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看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优秀的一面,也要看到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关注聪明的孩子的同时也别忘记弱势群体。并且要善于捕捉幼儿方方面面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别以为为同伴寻找球、扶起摔倒的小伙伴、摆好玩具等是件小事就不以为然,或是视而不见。要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形成,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学习;反之,则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有的幼儿虽然他没有好的智商,但他爱劳动、讲卫生、会爱护同伴、勇敢坚强等品质都是值得教师肯定或是作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得以提高和满足。
3、合理并充分发挥小红花及榜样的作用
有带过小班的教师都会知道,小班幼儿对小红花的钟爱可以胜过他们喜欢的任何物品。在经过努力之后,能得到一朵小红花,幼儿会异常高兴。所以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分发小红花,对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次日的要求,让幼儿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正确的、值得称赞的,是大家的榜样。而什么行为是则不可取的、大家不能接受的,以后要如何改正等。使幼儿有明确的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了幼儿品味劳动成果的需要,使幼儿的因为成就感的获得而更加的进取。
三、合理安排组织一日活动,还幼儿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和活动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价值
1、活动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动静交替,防止幼儿在活动过程中 心理过于疲惫或乏味、枯燥而失去对入园学习、活动的兴趣。
2、选材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幼儿入园初期可以多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入园的积极性,继而渐渐过度到各领域的活动的均衡组织。在活动过程中也要灵活的根据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而及时调整活动目标和计划,防止活动目标过高或过低,内容过深或过浅,而降低幼儿学习、活动的兴趣!
3、活动的形式要多元化,使幼儿有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兴致参与活动。教师的语言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让幼儿以最快的速度明白他们的行为指向和活动目的,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幼儿活动过程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本文来自作者[青奕冉]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472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青奕冉”
本文概览:首先过渡环节我们要培养幼儿常规, 要把握哪些是固定的常规要求,不能轻易改变它们。给幼儿一个适应和缓冲的时间,常规调整一步步来,慢慢增加难度。保证常规要求的一致性。...
文章不错《幼儿园老师带班技巧》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