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古籍中称岛夷,汉晋南北朝时称夷洲,南宋时澎湖已属福建省,元明设巡检司,明末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台湾,清初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1895年为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胜利后归还中国。现设7市、16县,全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人口2172万(1950年256万)。有汉、高山等民族。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兰屿、绿岛、彭佳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长达7—10个月。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冬风强劲,夏秋多台风暴雨。
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水热条件优越,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有稻米、甘蔗、茶叶及水果香蕉、菠萝、龙眼、荔枝、木瓜、柑桔、橄榄等。森林覆盖率达55%,盛产樟木、红桧、台湾杉等。特产天然樟脑、香茅油。近海和远洋渔业发达。盛产珊瑚。禽畜饲养向企业化发展。
台湾石油、金等矿产及水力资源丰富。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现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
重要城市有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台北,历史名城台南,工业港城高雄,中部名城台中等。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
关于台湾的资料(要短的)!
送罗子木往台湾
张煌言(明)
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
欲揽南溟胜,聊随北雁翔。
鲎帆天外落,虾岛水中央。
应笑青河客,输君是望洋!
送人之台湾
卢若腾(明)
台湾万里外,此际事纷纭。
物力耕渔裕,兵威战伐勤。
水低多见日,涯远欲无云。
指顾华夷合,归来动听闻。
东巡台湾恒春
丁日昌(清)
东瀛已是天将尽,况到东瀛最尽头。
海水自来还自去,罡风时发复时收。
徙薪曲突知谁共,衔石移山且自谋。
饱听怒涛三百里,何人赤手掣蛟虬!
初抵台湾柬书都谏
六十七(清)
茫无涯涘海天春,篷转云飞辨不真。
彩鹢乘风穿雁屿,绣衣衔命跨鲲身。
番黎乐享承平久,士女欢迎气象新。
万里故人初把臂,相看先问近诗频。
台湾吟
王礼(清)
唐人鼓楫涉风潮,
坊里杂居欣共招。
虽是姓名编户籍,
算来土著正寥寥。
海上望台湾
王松(清)
如此江山坐付人,
陋他肉食善谋身。
乘桴何用频回首,
懒学长沙论过秦。
送颂臣之台湾
丘逢甲(清)
题注: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作
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
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
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
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往事
丘逢甲(清)
题注: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作
往事何堪说,徵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春愁
丘逢甲(清)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台湾哀词
洪繻(清)
风雨吹颓镇海台,江南又阅庾生哀!
乾坤欲老沈王气,山水无灵失霸才。
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闾沦没长蒿莱。
东望何处堪回首,万里浮云扫不开。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本文来自作者[易玉]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465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易玉”
本文概览: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古籍中称岛夷,汉晋南北朝时称夷洲,南宋时澎湖已属福建省,元明设巡检司,明末郑成功驱...
文章不错《有关台湾的资料 越多越好》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