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较的。
3、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4、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叫做帕斯卡,记作Pa。1Pa=1N/m2。(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5、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6、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7、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浸在指漂浮或全部浸没。
8、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两个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9、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10、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1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F浮>G时上浮,F浮=G时悬浮。
初中浮力的七个公式
浮力
1、浮力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 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 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 ρ液 >ρ物; V排<V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初中浮力的七个公式如下:
1、F浮=G排:阿基米德原理。该公式揭示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例如,如果一个物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重量,那么物块就会浮在液体表面上。
2、F浮=G-F拉:称重法。这个公式表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力减去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拉力。例如,如果你用力拉一个在水中的物块,物块就会感受到一个向上的拉力,这股拉力会抵消一部分物块受到的向下的重力,使得物块不会完全沉入液体中。
3、F浮=F下表面-F上表面:压力差法。这个公式表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减去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例如,如果一个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力,那么物块就会感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使得物块向上浮起。
4、F浮=ρ液gV排:公式法。这个公式表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密度乘以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乘以重力加速度。例如,如果一个物块排开了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的液体1立方分米,那么物块就会受到10牛的浮力。
5、F浮=G物:漂浮法。这个公式表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例如,如果一个物块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那么物块就会受到与自身重力相等的浮力。
6、F浮=F向上-F向下:上下压力差法。这个公式表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减去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例如,如果一个物块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那么物块就会感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使得物块向上浮起。
7、F浮=ρ液gV物:悬浮法。这个公式表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自身的密度乘以排开的液体体积乘以重力加速度。例如,如果一个物块的密度与周围液体相同,那么物块就会在液体中悬浮,不会上下浮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也等于物体的重力。
学习公式的重要性:
1、理解和应用基本原理:公式是科学和数学原理的简化形式,学习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例如,在物理学中,牛顿的第二运动定律(F=ma)是一个基本的公式,它概括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解决问题和计算:公式常常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计算。例如,在代数中,我们可以使用公式x=(-b±sqrt(b?-4ac))/2a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建立知识体系:学习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几何时,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的公式a?+b?=c?来联系和理解直角三角形和其他形状的性质。
本文来自作者[野径云俱]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353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野径云俱”
本文概览: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文章不错《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重要知识点 了解一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