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月亮的诗句手抄报
关于月亮的诗句手抄报 1.有关月亮的手抄报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在太阳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
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
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
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
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
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
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
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
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
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
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
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
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
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
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
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
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下表[]以满月亮。
2.有关月亮的手抄报,要有图,十点之前要
有关月亮的手抄报,最好说出具体想了解月亮那方面内容,限定空间好让俺们回答啊!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他自己的日月,他的日月也许是缺损的,也许是完整的一块。
不管怎样,这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就是每个人都有他的想象,他心目中完美的东西。 缺损的日月,虽然不完美,但是它却有完美的美丽,展示给人们去想象,去感受。
日月是美好的,日是显性的光彩夺目,发出灿烂,明亮的日光;月是隐性的美,它的光泽没有日那样光芒四射,但是它有一种朦胧的美。这种朦胧的月光在我们在外面的夜晚就能感受到,这种光撒在我们的皮肤,衣服上似亮非亮,衣服,皮肤都透出银白色光彩。
日缺损的时期很少很少,而月损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想象有点让我们心痛。月损有它的美,美的有规律,美的让我们看不厌。
我想这可能就是诗人为什么经常拿月来作诗。 达开记忆的门窗,打开月宫的大门,此时此刻,美丽的常娥你在想什么呢?你在想这世间的美好吗?还是感觉在这阴冷的月宫中寒冷,寂寞呢?美好的尘世让你无法触及,但是由于你没有触及,你就不会有我们平常人这么多烦恼了。
在月宫里,你有玉兔陪伴,不是很寂寞,而我们平凡人,很多人可能有时一个人都没有能陪伴,我们只能对着月亮,对着太阳,大声说出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辛酸,我们的思念。而我们对着它们只是我们的自我安慰,因为我们明明知道它们是无法听到的,但是我们把它们当成了我们精神的寄托了,你在月宫被束缚了,我们凡人不是也被这个世界束缚住了吗?只不过我们的束缚是隐形的。
让我们插上翅膀向你们飞来,感受风,感受你们,感受日月神辉,感受你们的灿烂光雅。我们这个世界是丰富的,但又是复杂不可琢磨的,很矛盾。
也许是由于有了日和月,它们的光泽照亮地球,照亮我们,我们才会丰富多彩。 我们飞的离你们越来越近,但是为什么又越来越远呢?也许你们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离你们越来越近,我感觉你好庞大,好冷酷,好热烈,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你们的光芒终于把我们融化于你们的热诚当中。
呵呵,我们的内心到底都在想些什么,我们想的为什么就这样单纯呢?为什么日和月不保护我们,它们为什么光泽越来越强,它们为什么不能体谅我们,感受我们奔腾的内心,感受我们的向往。为什么? 好热,好热,又好冷好冷,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热,为什么会这么热?,为什么又这么冷,为什么又这么冷?为什么我们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越来越热的情况下,我们会这么冷呢?因为我们的心冷了,心灰意冷,我们的内心都快冻住了,最终我们不是热死了,而是我们自己被自己冻死了。
日和月,你们要想一想,我们也要想想,想想最后的结局为什么是这样。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他自己的日月,他的日月也许是缺损的,也许是完整的一块。
不管怎样,这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就是每个人都有他的想象,他心目中完美的东西。 缺损的日月,虽然不完美,但是它却有完美的美丽,展示给人们去想象,去感受。
日月是美好的,日是显性的光彩夺目,发出灿烂,明亮的日光;月是隐性的美,它的光泽没有日那样光芒四射,但是它有一种朦胧的美。这种朦胧的月光在我们在外面的夜晚就能感受到,这种光撒在我们的皮肤,衣服上似亮非亮,衣服,皮肤都透出银白色光彩。
日缺损的时期很少很少,而月损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想象有点让我们心痛。月损有它的美,美的有规律,美的让我们看不厌。
我想这可能就是诗人为什么经常拿月来作诗。 达开记忆的门窗,打开月宫的大门,此时此刻,美丽的常娥你在想什么呢?你在想这世间的美好吗?还是感觉在这阴冷的月宫中寒冷,寂寞呢?美好的尘世让你无法触及,但是由于你没有触及,你就不会有我们平常人这么多烦恼了。
在月宫里,你有玉兔陪伴,不是很寂寞,而我们平凡人,很多人可能有时一个人都没有能陪伴,我们只能对着月亮,对着太阳,大声说出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辛酸,我们的思念。而我们对着它们只是我们的自我安慰,因为我们明明知道它们是无法听到的,但是我们把它们当成了我们精神的寄托了,你在月宫被束缚了,我们凡人不是也被这个世界束缚住了吗?只不过我们的束缚是隐形的。
让我们插上翅膀向你们飞来,感受风,感受你们,感受日月神辉,感受你们的灿烂光雅。我们这个世界是丰富的,但又是复杂不可琢磨的,很矛盾。
也许是由于有了日和月,它们的光泽照亮地球,照亮我们,我们才会丰富多彩。 我们飞的离你们越来越近,但是为什么又越来越远呢?也许你们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离你们越来越近,我感觉你好庞大,好冷酷,好热烈,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你们的光芒终于把我们融化于你们的热诚当中。
呵呵,我们的内心到底都在想些什么,我们想的为什么就这样单纯呢?为什么日和月不保护我们,它们为什么光泽越来越强,它们为什么不能体谅我们,感受我们奔腾的内心,感受我们的向往。为什么? 好热,好热,又好冷好冷,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热,为什么会这么热?,为什么又这么冷,为什么又这么。
3.语文小报四年级手抄报和月亮有关的内容
《描写月亮的诗句》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手抄报月亮涂什么颜色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作者李白?朝代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诗句出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诗句出自: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句出自: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诗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句出自:杜甫的《旅夜书怀》。
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句出自:李白的《关山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秋佳节,也是爱家爱国同频、家国情怀共融的一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国与家始终是难以分割的整体。国家经历发展跨越,体现在无数家庭团圆的变迁中,无数家庭的兴旺又映照和支撑起国家的强盛,家国两相依,家庭命运总与国家兴衰、民族前途休戚与共、息息相关。无论是中秋佳节家庭和睦、亲人团圆的情结,还是中秋节背后坚守岗位、规避疫情风险的大局观,都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而这,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中秋佳节,丹桂飘香,玉露生凉。千百年来,中秋圆月高悬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中秋赏月超越了人们对于天象的解读与描绘,寄托了人们希望阖家团圆、家国和谐的期待和愿景。中秋节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像是一条国人所共有的精神纽带,维系着国人共同情感。
天上最美是圆月,人间最美是中秋,合家欢笑绕圆桌,幸福快乐庆团圆,月饼浑圆香又甜,圆月皎皎照满园,举起圆杯饮美酒,赏月颜欢坐圆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最可贵的就是团圆,最该圆满的,是盼着相聚却总是聚少离多的温情。千年万年,不改的是诗词里一片赤诚真心。
中秋之夜的那一轮明月,激发了无数远在他乡的人最浓烈的思乡、思亲之情,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纷纷借月抒怀,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道尽了人们心中的无限惆怅,季羡林先生在《月是故乡明》中也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月亮在被“欣赏”的同时,也成为人们心灵的依托,承载了无数人的思乡之情。
八月十五手抄报内容文字
中秋节手抄报:吃月饼,赏明月——月圆之夜,虽然有悲情,但更容易产生美好的遐想。月亮是满天星辰中被人们赋予神话色彩最浓厚的一个。它被中国古代文人描绘成一座金碧辉煌而高耸入云的“琼楼玉宇”,据说这里面还居住着三位神仙:奔月的嫦娥、捣药的玉兔、伐桂的吴刚,他们一同组成了这座神秘的月宫。其中最让古今文人惦记的还是那位据说有着闭月羞花般容貌的广寒仙子嫦娥。她因贪图富贵、偷吃仙药而被永世囚禁在月宫之中。唐人李商隐有诗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所言并非不无道理。其实嫦娥本心并不坏,只因一念之差,才铸成终生之恨。如今,望着皎洁的明月,我在想,她是否已和丈夫后羿团聚在一起?
中秋节手抄报:吃月饼,赏明月——在月亮慢慢向南移动的同时,满天星斗们也露出了它们璀璨的光芒,好像要与月光共舞似的。万千的星斗围绕着那轮明月,无限的星光衬托出她优美的舞姿。在夜幕下,我感受到了她不同于一般的美:这种美,是清新的,是纯洁的,是淡雅的。试问,这超凡脱俗的美,又岂是李太白笔下的“瑶台镜”“白玉盘”所可比拟的?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
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
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
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
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
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
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
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
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作者李白?朝代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这一天每个人都得和家人团圆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谈论着中秋节各种美丽的传说,享受着中秋团圆、家庭和睦的欢乐。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具有强盛鲜活的生命力,历经岁月的变迁,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而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
北宋,正式明文规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使其成为了一个世俗欢愉的日子——“(富家)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人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寡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无论贫富贵贱,都会尽己所能欢度此节。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中秋佳节,丹桂飘香,玉露生凉。千百年来,中秋圆月高悬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中秋赏月超越了人们对于天象的解读与描绘,寄托了人们希望阖家团圆、家国和谐的期待和愿景。中秋节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像是一条国人所共有的精神纽带,维系着国人共同情感。?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本文来自作者[诗蕊蕊]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292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诗蕊蕊”
本文概览:1. 关于月亮的诗句手抄报 关于月亮的诗句手抄报 1.有关月亮的手抄报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在太阳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
文章不错《关于月亮的手抄报大全简单模板》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