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各位朋友,本人有一问题问问大家,希望知道的朋友给个答案,谢谢了!
本人于国庆期间检查身体,医生说身体没什么大碍,只是肾有点点虚,不过他说没事,只吃点六味地黄丸就可以,于是就开了四盒给我,说每日三次,每次八粒(仲景片六味地黄丸),我从七号开始吃,到了九号的时候,早上五点钟到七点钟的时候左腰部就酸账酸账的,抽畜的疼,无论如何换睡姿都疼,不过起床后半个小时后此种症状就消失了,于是十一号的时候我就去医院检查了,医生检查说没什么问题,然后建议我去做个B超,将左边所有的器官全部检查一下(除了胃,因为要做胃镜),结果也是没有问题,后来医生估计我是胃有点溃疡,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饿痛,给了一种叫泮立苏的药,回来吃了三天以后,发现根本没有反应,现在每天早上依然是痛,根本不明白原因,请知道的朋友或者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告知一下看是否是跟六味地黄丸有关,谢谢了!
解析:
六味地黄丸是中药,药性很强,一般人吃六味地黄丸只是胃疼时间很短,,
这是药物反应,正常的,
可能是你的身体对六味地黄丸不适应,(不常吃中药的原因.)
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停止服用六味地黄丸,吃点对胃造成伤害少的药物.
六味地黄丸治什么的
古往今来,很多医学家在当初创立方剂的时候,都可能没想到随着时代的变化,最初的创造能为后世带来极大的福音。比如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的"六味地黄丸",后世医家的用法与创始之初的用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到六味地黄丸,估计很多人都对它耳熟能详,在现代人们的心里,这不就是治疗肾虚的良药吗?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方剂最初的创立,却又是另一番境界。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是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医学家、儿科鼻祖钱乙创立的,他在创立这个方剂的时候,是基于小儿肝肾阴虚不足所致的五迟病症(也就是现代的小儿发育不良),如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症。
据《小儿药证直诀》记载,六味地黄丸全方由"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组成。用法是将这些药打成粉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饭前用温水化服3丸(这是小儿用量)。
当时,儿科专家钱乙发现很多小孩子发育不良,到了适合的年龄却还不能站立,不能行走,不长头发,不长牙齿,不能说话,看到这种情况,钱乙心急如焚,得想一个办法才行,后来钱乙看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有一个补肾祖方肾气丸时,突然眼前一亮,但是看到肾气丸中的桂枝和附子两味药时,又犹豫了。因为这两味药助阳的力量太过强大,而小儿本身就是稚阳之体,不适合这样大幅度的补阳,思来想去,钱乙干脆去掉肾气丸的附子和桂枝,更名为地黄丸,由于全方刚好六味药,后世称之为"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全方六味药,重用味甘纯阴的地黄为君药,主要起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作用;
以山茱萸、山药二味为臣药,山茱萸主要起到滋补肝肾、秘涩精气、补益肝血而滋生肾精的作用,山药主要起到健脾补虚、涩精固肾的作用;
以泽泻、丹皮、茯苓为佐使,泽泻主要起到利湿泄浊的作用,丹皮主要起到清泻相火的作用,茯苓主要起到淡渗脾湿的作用。
如果仔细去分析药性的话,会发现君药和臣药三味都有补益特点,而佐使三味都有清泻特点,这就是后世医家认为的"三补三泻"。
最为奇妙的是本方虽然六味药,但是却是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
比如泽泻配伍地黄,泻肾降浊,且能防止地黄滋腻敛邪;丹皮泻君相伏火,凉血退蒸,但是配上山茱萸,就能泻肝火;茯苓淡渗脾中湿热,还能交通心肾,配伍山药能更好的渗湿,且能防止山药敛邪。熟地黄与泽泻都能入肾经,但二者却是一个补阴,一个泻热;山茱萸与牡丹皮主要都是入肝肾经,但二者药性一个寒凉,一个温热;山药和茯苓主要都是入脾经,但是性能上却是一个涩滞,一个渗淡。
看到六味地黄丸六味药之间的这种复杂联系与纵横交错,足以看出钱乙在创方之始,绝不是简单的在肾气丸里去掉两味药那么简单,六味药将补和泻、寒和温、涩和渗三组对立的趋势进行了有机整合,让它们相互之间发挥着较好的协同作用,使得这个配方既不寒也不温,既不滋腻也不温燥,六味药相辅相成,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使得滋补而不留邪气,降泄而不伤正气,是通补开合之剂。
正是由于六味地黄丸的这些独特性质,使得六味地黄丸出而金匮肾气丸隐,一下子变成了中医学的经典名方。而后世医家不仅将六味地黄丸作为通治成人、小儿的肝肾阴虚不足诸证。现代医家还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神经衰弱、甲亢、糖尿病、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等60多种病症,堪称中医方药里的神奇配方。
当然,六味地黄丸再好,也不是适合所有人吃的。还是要对症服用,才能达到疗效。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糖尿病吗?如何吃对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中药方剂和中成药的统称。因由六位中药材组成,其中熟地黄为君药,故名为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配伍组方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中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加味而成。现代医学研究,六味地黄丸还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但畏寒怕冷、痰多湿重之人不宜服用。 药品名称六味地黄丸 汉语拼音Liuwei Dihuang Wan 成份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无。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球形水丸;味甜而酸。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规格每袋装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忌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服感冒药。 3.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4.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孕妇、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药品包装用复合膜,5克×10袋/盒。 有效期30个月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WS3-B-2488-97。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5373
民间一直流传一种说法,叫“吃六味,补肾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六味地黄丸作为滋补、调养、治病的药物。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始称“金匮肾气丸”,后由宋代名医钱乙化裁而得,由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六味中药组成。尽管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名方,但方药配伍上又有“三补三泻”之说,在用三个“补”药(熟地、山药、山萸肉)的基础上,又用三个“泻”药(泽泻、丹皮、茯苓)对其进行节制,补中有泻,阴中求阳,是不可多得的千年好方。
什么人适合吃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药性平和略偏凉,功用主要为滋阴补肾,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聋耳鸣、盗汗遗精或口燥咽干等症。无论男女均可选择使用,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糖尿病吗?
临床上,六味地黄丸常被用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眩晕、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但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六味地黄丸可以用来治疗以上疾病。针对六味地黄丸是否可以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文章很多,但目前还没有在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的辨“病”论治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因此也还没有有力的证据能证明,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糖尿病患者最好挑选无糖剂型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认为大多是“伤阴”所致,肾阴虚为其根本原因。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所以对糖尿病治疗有一定帮助。但应注意的是,大蜜丸与水蜜丸两种剂型都含有糖分,有一定的热量;另外蜂蜜本身的来源也会对药性有一定影响,因此最好选择无糖型的水丸和浓缩丸。
推荐选择正规品牌
市场上现有的六味地黄产品,同一厂家相同剂型的有效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不同厂家相同剂型的有效成分则相差较大,不同剂型的差异也较大,这反映了不同厂家选用的原料药的质量和工艺水平,可能存在差异。历代中医认为,药材的品质决定了中药的质量,因此讲究使用“道地药材”。另外,中药成分比例和制作工艺的不同也会影响其疗效。大家在选用六味地黄丸的时候,请选择正规的品牌。
本文来自作者[忆山]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630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忆山”
本文概览: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各位朋友,本人有一问题问问大家,希望知道的朋友给个答案,谢谢了! 本人于国庆期间检查身体,医生说身体没什么大碍,只是肾有点点虚,不过他说...
文章不错《服用六味地黄丸怎么会出现胃疼-(服此药前没有疼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