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童蒙养正、大道至简,简单讲:就是在幼童阶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对其进行启蒙教育,陶冶其性灵、开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培养其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同事先给房子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给小树扎下一个深深的根基,在儿童后期的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直接地、水到渠成地影响其思维和行为,使其顺利成长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人才。
? 童蒙养正、刻不容缓!2018年的7月10日这一天,狂风肆虐、暴雨倾盆而下,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四川省吟诵学会传闻会长依然风雨无阻、如约赶至江油蒙正学堂,给早早守候在那里的老师们、孩子们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家长们呈上一堂丰盛的“童蒙养正”国学文化盛宴。一同随行的还有绵阳吟诵学会的郝祁香老师、罗晓燕老师及任容章老师等。
? 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收获。这堂课是先生这一天的第三次讲座,每-次讲座大约都在两个半小时左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然,上了一天课的先生虽有疲惫,但丝毫没有减弱上课的激情,甚是令人敬佩。
? 18:30,准时上课。先生首先发问,让传统文化进入到每个孩子的心灵里,我们必须要做教育,那用什么来做教育?用吟诵方法?用四书五经?用传统文化在做教育?不!先生一字一顿的说:“我们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去做教育!那才是根本!所有的方法都只是表面的东西,我们要讲次第关系!”
? 先生以“蒙”字举例,说文解字:“蒙”乃覆盖也,孩子的智慧,本自具足,然被野草等覆盖物蒙盖住了,需要老师去启发、去发蒙,让本来具足的智慧显现出来。我们老祖宗非常智慧,0——6岁的孩子们都必须要发蒙,发蒙就是人生第一课!
? 先生再以繁体“学”字说文解字,进一步阐述儿童发蒙方法。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发蒙呢?我们读的第一本书,正确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三百千干孝”——《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孝经》。按照这样的次第来做蒙学。如何学习呢?先由老师逐句教,字生跟着老师读,边读边用笔标出句读,读完后要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遗忘,那就需要温习,如同写字:先描红、后临帖。只有方法正确了,才会事半功倍。
曾记得2013年7月,我在北京参加王财贵教授的《论语》学习活动,要求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把论语读一百次。我当时还不会吟诵,只能用普通话朗读,说实在的,读得很艰难、很痛苦,直到活动结束,我依然还是记不住。如果那时花一个月时间,用吟诵的方法,我相信我肯定是可以完全背下来的。
? 整个晚上,外面雷声阵阵、雨声隆隆,然,整个学堂里的人全部凝神端坐、专心致志地感受着先生剖心置腹的真诚交流。先生用非常清晰的道理、明确的语言,振聋发聩、准确阐述了整个儿童发蒙过程的注意事项和要点,闻听者莫不大开耳界、受益匪浅。
? 一晃两个半小时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了。课后,家长们仍然意犹未尽、不舍离开,围着先生不停的咨询、倾述着。外面的暴雨依然倾盆,如同我们今天的收获,也全是“倾盆”,然而沉甸甸的全是干货呀!
? 非常感恩先生的无私奉献,不辞辛劳地来回奔波!感恩为我们本次活动付出的所有人,相信我们复兴国学的道路必定是康庄大道!前景辉煌!
757《教子有方》~童蒙养正
童蒙养正始于儒家的儿童教育思想,童蒙就是对儿童早期的启蒙教育,是指圣贤智慧的陶冶,“启蒙”即启学识兴趣之蒙,启迪智慧、点化生命。“养正”,语出《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即育其正气,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养正即涵养德性、引领正道,养德性言行之正,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韬养其浩然之气。博学笃志源于《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为广泛的学习,志向坚定,以切己之事问人,切实的思考现实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只有广泛的学习,博览群书,志存高远,才能成为一个灵动而丰富的人,才能不断走向卓越。博学笃志是基于学风养成、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训示告诫。“启蒙养正”,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培育过程,“博学笃志”则是过程中不断生成和显现的教育成效。
文/满
不知道是缘分,还是其他,自己的两个孩子都能够遇到好时机,遇见养正,能够在养正幼儿园就读,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养正这个名字就让我特别喜欢,能与养正幼儿园的创始人,负责人,园长等老师结识,真是非常好的福缘。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儿童时期,要养育孩子什么?要养正,什么才是养正?就是把孩子的心往正心善念正能量正方向培养。
每一个人从出生都带着本善也带着习性,家长如果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所措,到处乱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么童蒙养正,最重要养正是乐行善业。就是教导孩子要乐善好施,要在乐中学,在善中乐,把利他思维灌输到孩子的心里,逐渐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真善美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然而人也会有贪嗔痴,这种中庸之道里,有着大的智慧。
孩子的行为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父母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来自孩子的心,只有心调整和养正了,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父母要有大的,高的,远的格局,孩子才会有更高的,更深的领悟。以身作则,自己能够把善的思维用于实践中,孩子必定会看到,听到,做到,积善成志,积善成德,积善成福。
让孩子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让孩子自驱地爱上学习,从内心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事情,从小朋友正向的思维心记忆。
把学习转为善业,让它与自己的生命相关,再转为乐学,入孩子的心,就会变成一种持续性的人格魅力。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少年一步,人生百步。
培养孩子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能够更有能力利于他人,利于社会。所以,读书也是善行,读书也是改变命运。
童蒙养正,先养好自己的心 再去养孩子的心。
一切皆由发心,谢谢你,有幸遇见你,我爱你?
本文来自作者[巧阳]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574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巧阳”
本文概览:? 所谓童蒙养正、大道至简,简单讲:就是在幼童阶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对其进行启蒙教育,陶冶其性灵、开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培养其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同事先...
文章不错《童蒙养正、大道至简——江油蒙正学堂授课记》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