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主要聚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其他地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及内地的一些城市也有分布。人口192.38万人(2000年),吉林省有1145688人。 中国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其中一部分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东北境内。自19世纪中叶起,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迁入,尤其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至延边等地。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又有大批朝鲜人迁人中国东北各地。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系属尚无定论;朝鲜文创于1444年,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解放前,朝鲜族地区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并有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少数满族、汉族“占山户”强占农民开拓的土地,致使农民沦为其佃户和雇工。同时,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地主。租佃关系有“活租”与“定租”,租率达50%。还有多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 朝鲜族擅长在寒冷地区种水稻。克服了图门江、鸭绿江流域山多、荒原多、沼泽多和寒冷、无霜期短等困难,使水稻在我国东北生长。延边已成为东北地区著名“水稻之乡”,所产大米,色白如雪,油性大,与京津的“小站稻”齐名于世。朝鲜族聚居地区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素称“长白林海”,是我国重要林业基地。所产的人参、貂皮、鹿茸角被奉为东北“三宝”。密林中还栖息着东北虎、梅花鹿、灰鼠等珍贵动物。延边黄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
朝鲜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多数居民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汉语。中华民族系列邮票——朝鲜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朝鲜族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角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布依族和朝鲜族。我国朝鲜族的先民,是数百年间陆续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的朝鲜人。早在明末清初,朝鲜族已在中国定居并形成单独的族群,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如辽宁省盖县朴家沟村的朴姓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朝鲜民族也是多个民族不断融合的产物。从原始社会时期通古斯部落南下朝鲜半岛开始 ,到西周初年中国历史上的商族遗民箕子率部东迁,秦朝时期山东半岛的中国移民建立辰韩弁韩,与半岛南部的马韩融合,再加上高句丽、契丹、女真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 形成今天的朝鲜民族。 一、檀君朝鲜的起源(神话传说): 古时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就选定了三危、太伯二地,并给了桓雄三个“ 天符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志。桓雄率三千人降到太伯山(今朝鲜妙香山)山顶的一株 神檀树下,建立了“神市”,自称“桓雄大王”,并设置了“风伯”“雨师”“云师” 等官职,主管农业、疾病、刑罚、善恶等三百六十事。当时有一虎一熊(可能反映了古 朝鲜两个主要土著部落的图腾)共居于一个山洞中,他们请求桓雄大王把他们变成人。 大王就给了他们一柱艾和二十头蒜,并告诉他们,吃了之后躲藏起来,百日内不能见阳光。熊照办,于是变成了女人。而虎没有照办,就没有变成人。后来桓雄大王与熊变的女人婚配,生下了王俭,即檀君,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他于尧五十年即位,以王俭城(平壤)为首都,在位一千五百年。 二、高句丽民族的起源: 西汉时期,随着汉军对匈奴族的打击和对今天东北地区的开拓,一些居住在东北地区北部的东夷族部落开始逐渐南下或东移,与该地的其他小部落融合,并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形成许多新的部落联盟或地方民族政权。其族属中,最主要的国家是夫余国。据《后汉书·东夷传》,其国“在玄菟郡北千余里,地方二千里”,即现在的松花江大曲折处以南——其开国之王朱蒙,传说是其母“感日而生”,就是降生在白头山天池——后来于前86年,从夫余国分裂出东夫余(今吉林珲春至朝鲜半岛西北之间),前18年又从东夫余分裂出百济(南夫余),建国于朝鲜半岛的西南。 前37年,东夫余贵族邹牟王与太子发生矛盾,逃出国,立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五女山城),国号为“卒本夫余”,后改称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吞并了周围的部落,公元14年,进占了汉朝的高句丽县。22年,灭东夫余。高句丽始闻于中国正史。
朝鲜族的来历
在中国头顶东西的少数民族是朝鲜族。
头顶搬运,是朝鲜族妇女的一种独特的劳动习惯。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扛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行走自如。
在日常饮食中,一般以米饭为主食,以菜汤为副食,兼备各种风味小菜。朝鲜族历来以素食为主,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其饮食特点可以概括为辛辣、爽凉、清淡。
扩展资料:
朝鲜族人口为1830929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5万人,黑龙江省为38.8万人,辽宁省为24.1万人。
此外,还有14.8万多朝鲜族散杂居于北京、山东、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地。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朝鲜族人口由传统居住地东北三省迁往京津地区、黄河下游、长江下游、珠江下游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百度百科-头顶搬运
百度百科-朝鲜族
朝鲜族在中国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亦是中国第14大民族。中国现代朝鲜族大多是19世纪后迁入中国的朝鲜族人的后裔。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等省份和北京、上海等城市是现代朝鲜族聚居地,开放的沿海城市也是朝鲜族活跃地区。
朝鲜族的起源是公元前11世纪,原来居住在中国北方的一部分殷商族人开始迁徙到朝鲜半岛,箕子东走应当是这一迁徙在史籍上的反映。
据中国史书记载,殷商末年著名的贤臣、纣王的叔父箕子,眼见纣王暴虐无道,屡番苦谏而失败,反遭囚禁,直到周武王灭商之后才获释放。
箕子不忍殷商被灭,偷偷回到自己的封地,率数千族人向东逃到朝鲜半岛。周武王封箕子为王,建都平壤,称箕氏朝鲜。
箕子所率领东走的殷商遗民给大同江流域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同时也带来中国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他们与当地的秽人相互结合,形成朝鲜半岛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扩展资料:
关于朝鲜人的起源,在朝鲜半岛还流行檀君开国的神话。檀君神话最早记载于13世纪的朝鲜文献《三国遗事》中。
相传在公元前2300多年的中国上古唐尧时期,天帝桓因的庶子桓雄喜爱人间世界,带3000仆从降临于朝鲜半岛的太白山顶神檀树下,建立“神市”。
他率领风伯、雨神、云师,还带领教臣民懂得农耕、医药、木工、纺织、捕鱼等360多种谋生之道和技艺的能工巧匠来到朝鲜半岛。他制定各种法规、刑罚,进行贤明的治理。他的王国内有一头熊和一只老虎同住在一个洞穴中。
它们向桓雄祈求,希望能变成人。桓雄给了他们一把灵艾和20枚大蒜,告诉它们,如果它们吃了大蒜和艾蒿后,在百天内不见阳光,就能变成人。老虎因缺乏毅力而失败了,熊经受住了考验变成一个美女。熊女无人婚配,又在檀树下祈求怀孕。
桓雄暂变成人与她婚配,生了儿子。这个孩子就是檀君王俭。檀君在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以平壤为都城建立了王国,定名为“朝鲜”。他后来隐居于阿斯达山,成了山神,一直活了1908岁。
朝鲜人至今仍在开天节纪念檀君,并一度实行檀君纪年,可见这种关于朝鲜民族起源的传说非常深入人心。
后来的檀君教、大倧教都是崇拜檀君的宗教。在现代檀君庙里,有很多虔诚的信徒向檀君神像顶礼膜拜。历史上的朝鲜半岛曾先后有过许多民族定居,发生过一系列民族融合,最终才形成今天的朝鲜民族。
百度百科——朝鲜族
本文来自作者[是培军吖]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514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是培军吖”
本文概览:朝鲜族主要聚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其他地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及内地的一些城市也有分布。人口192.38万人(2000年),吉林省有1145688人。 中国...
文章不错《中国所谓“朝鲜族”的来历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