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写什么如下:
《尚书》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以戏弄他人为乐,是道德败坏的表现。
基本概念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中国古代国学包括经、史、子、集等内容。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渊源演变
“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
是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如下:
国学,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国学经典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4.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诗经》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6.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7.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尚书》
8.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
——《尚书》
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1.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礼记·儒行》
12.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1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本文来自作者[傲蓝]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496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傲蓝”
本文概览: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写什么如下:《尚书》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以戏弄他人为乐,是道德败坏的表现。基本概念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
文章不错《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写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