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文冠果的功效与作用

文冠果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文冠花(《救荒本草,),文光果(《广群芳谱》),温旦革子、文冠木(《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文冠果的木材或枝叶。

植物形态文冠果

灌木或乔木,高可达8米。树皮灰褐色;嫩枝紫褐色,被短茸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柄;小叶9~19,具短柄或无柄,长圆形至披针形,长2~5厘米,宽1~1.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锐尖,边缘具尖锐锯齿;主脉明显.花杂性;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达14~25厘米;萼片5,椭圆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基部内面有紫红色斑点,倒卵形,长约为萼的3倍;花盘薄而5裂,每裂的背部有一角状的附属物;雄蕊8,花丝长而分离;子房长圆形,3室,花柱短肥,柱头3裂。蒴果绿色,径4~6厘米,分裂为3果瓣。种子球形,黑褐色,径约1厘米。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沟谷间。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采集春、夏采茎干,剥去外皮,取木材晒干;或取鲜枝、叶切碎,熬膏用。

性味《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无毒。"

功用主治治风湿性关节炎。

选方文冠果一至二钱,水煎服;或每次服膏一钱,一日二次。亦可取膏外敷。(《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提醒您:文冠果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新鲜鸡冠花怎么食用?

千日红,石竹目苋科千日红属,又名圆仔花、百日红、火球花,热带和亚热带常见花卉,原产美洲巴西,巴拿马和危地马拉,我国长江以南普遍种植。千日红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约20~60厘米,全株有白色硬毛。花期7~10月,花朵紫红色,排成顶生圆球形头状花序;苞片多为紫红色。千日红的花语是“不朽”。千日红作为药用植物,有止咳平喘的作用。现在千日红也可作为花茶饮用。

10

本词条 正文缺少最新信息,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千日红

拉丁学名

Gomphrena globosa

别称

圆仔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亚纲

石竹亚纲 Caryophyllidae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苋科 Amaranthaceae

千日红属 Gomphrena

千日红种 G. globosa

分布区域

原产热带美洲的巴西,巴拿马和危地马拉,我国长江以南普遍种植。

目录

展开

1 分类信息

2 形态特征

3 基本信息

4 文化寓意

4.1 花卉花语

4.2 故事传说

5 功效与作用

1 分类信息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千日红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亚纲:石竹亚纲 Caryophyllidae

目: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苋科Amaranthaceae

属:千日红属 Gomphrena

种:千日红种 G. globos[1]

2 形态特征

千日红又名百日红,千日草,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约20~60厘米,全株被白色

千日红

硬毛。叶对生,纸质,长圆形,很少椭圆形,长5~10厘米,顶端钝或近短尖,基部渐狭;叶柄短或上部叶近无柄。花夏秋间开放,紫红色,排成顶生、圆球形或椭圆状球形、长1.5~3厘米的头状花序;苞片和小苞片紫红色、粉红色,乳白色或白色,小苞片长约7毫米,背肋上有小齿;萼片5,长约5毫米,花后不变硬;雄蕊5,花丝合生成管状,顶部5裂,裂片倒心形,花药着生于裂片的弯缺内,线形,1室。胞果不开裂。

地理分布

为一热带和亚热带常见花卉,原产热带美洲的巴西,巴拿马和危地马拉,中国长江以南普遍种植,亦有逸为半野生。

花期7~10月。

3 基本信息

英语名:Globe amaranth Flower/球形鸡冠花

中文别名:圆仔花,百日红,千金红,百日白,千日白,千年红,吕宋菊,滚水花,沸水菊,长生花,蜻蜓红,千日草、球形冠花

其他语言的称呼;夏威夷语- bozu,lehua pepa,lehua moa loa

印度语- Vadamalli

日语- Bunga Kancing,センニチコウ

尼泊尔语- Supadi Phool

花语:不朽

4 文化寓意

4.1 花卉花语

花若可红千日,那真是造物格外的恩赐,大多数的花开时虽千娇百媚艳丽多姿,可是花开不足百日便即凋谢,能够常开不败的花一定是倾注了许多祝福在其中的,比如千日红。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它象征着永恒的爱、不朽的恋情。

台湾人称千日红为圆仔花,大概是因其花形像一粒粒的小圆球而得名。在它得故乡印度及南美洲,它还有一个带有诗意的名字“grapho”,这是希腊语,意为“染上了颜色的笔穗”,用拉丁文表达便是它得属名Comphrena。

千日红是天生的干燥花,同时也是风味绝佳的花草茶。颜色鲜艳的千日红在热茶水中要经过长时间的浸泡,色泽才会逐渐变浅,花苞的艳丽色彩会渗入茶中,使茶水变成赏心悦目的嫩粉色。

4.2 故事传说

相传在美丽的大海边有一对真心相爱的恋人,小伙子高大英武,姑娘温柔贤慧,虽然生活贫寒,但两人相濡以沫,简单而无波澜的日子还是过得很有滋味。

然而有一天海里突然掀起了几丈高的大浪,一条三头海蟒赶散了鱼群,撞翻了渔船,断了渔民们的生计,小伙子和姑娘也过不上安宁的日子了。于是勇敢的小伙子挺身而出,决定带领渔民们去除掉这个恶魔。

小伙子走了,姑娘每天拿着镜子坐在窗前焦急地等待着,只见里面时而浪涛汹涌,时而一片寂静,很难看出什么端倪.这样过了几天,镜子里忽然出现了一根红色的桅杆,随后桅杆的颜色渐渐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暗,最终变成了黑色。姑娘知道恋人已经在与海蟒的搏斗中失去了生命,悲痛欲绝,抱着镜子痛哭不已,不久便郁郁而终,渔村的人们把她葬在了海边。第二天,坟上开出了一支又红又大的不知名的鲜花,就在这支花开放满100天的时候,小伙子兴冲冲的回来了。听到姑娘去世的噩耗,他才明白原来是海蟒的血溅到桅杆上,姑娘因误解而过世了。他悔恨不已,趴在坟上伤心地大哭起来。

那整整开了100天的花却一瓣一瓣地凋零了。此以后,人们就将这种不知名的,开过百日才败的花称为“百日红”,又叫千日红了。 

5 功效与作用

一、认识千日红

千日红属于笕科,又被认为火球花,原产于美洲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巴西、巴拿马地带种植较多,在我国南方地区得到普遍的种植。千日红非常娇艳,花团锦簇,分外妖娆,花色成紫红色,绿叶红花,花朵成圆形。

千日红性喜温暖、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虽然千日红喜欢阳光的照射,但是也不能放在暴日地下直射,要适当地进行遮蔽,保护花朵和枝叶水分存在。适宜在土壤疏松、排水性好并且土质肥沃的地方可以更加茁壮地成长。千日红不耐寒不耐旱,对水分要求不大,能够适应干燥的气候条件。

二、千日红的功效

1、很好地观赏价值

千日红具有很好地观赏价值,是城市美化、公园还有家庭选择的极好地观赏植物。每到千日红花期,一片紫红色大花簇在绿叶的陪衬下,在紫红色花朵上还点缀着白色的绒毛,分外好看,是夏季非常受欢迎的公园里花朵,开的分外灿烂。

2、极高的药用价值

千日红可以入药,带采集到的千日红晒干后即可入药,可以清肺祛痰平喘,对治疗肺病、呼吸道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晒干的千日红花朵既可以被用来泡茶喝,还可以作为一味中药用于中药方中。千日红味道略带甘甜,被现代医学技术开发出了千日红药片和药剂等不同的医药形式。千日红可以治疗头痛风、尿道不畅等疾病,尤其是对慢性气管炎等病症有很好地针对治疗作用。

中草药: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1.龟胶冠花蛋汤:将鸡蛋150克打和碗内,放上包胶20克搅均匀,鸡冠花75克洗净,改刀成片,炒锅内放化鸡油烧熟,下鸡蛋糊炒泡,加猪肉汤、精盐,煮沸2分钟后,下鸡冠花、胡椒粉,煮熟,起锅入碗,放上香葱花25克即可食用。此汤具有滋阴润燥,补血养血,凉血止血之功,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就很有好处了哦,对于女性朋友们来说是很有好处的了,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保健了哦。

2.燕窝冠花肺片汤:将高级燕窝18克加入清水上笼蒸制燕窝炖软,再半高级清汤、精盐、料酒、姜葱汁、蒸软的燕窝、焯水后的净猪肺片300克放入净锅内,置旺火上烧沸后,下净鸡冠花片60克烧沸、煮熟而入味,即可食用。此汤具有滋阴润燥,益脾胃,清肺热,止泻止咳,治咳血、吐血之功。

3.冠花黄颡鱼汤:将净锅内放高汤烧沸,下初加工好的黄颡鱼750克煮沸,打净浮沫,放生姜片、胡椒粉、精盐,煮至入味,再放鸡精和净鸡冠花片100克,煮熟,散止散止葱花20克,即可食用。此汤具有清湿热,防止血病,补脾胃,消水种,利小便,防癌之功。

4.冠花蚌肉汤:将净锅内放猪肉汤、净水发木耳片70克、净蚌肉200克,烧沸后,打净浮沫,放上胡椒粉、料酒、姜葱汁煮至炖软时,再下精盐、净鸡冠花片100克、鸡精,煮至熟,起锅淋上香油10克,即可食用,此汤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滋阴润燥之功,我们是可以通过使用鸡冠花来保健的了哦,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保健养生了哦.

中文名白头翁(《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野丈人、胡王使者(《本经》),白头公(《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

植物形态白头翁,又名:奈何草(《吴普本草》),粉乳草、粉草、白头草(《履巉岩本草》),老和尚头、老冠花、老姑草、毫笔花、耗子尾巴花、猫爪子花、菊菊苗、老翁花、山棉花根。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主根较肥大。叶根出,丛生,花期时较小,果期后增大;叶柄长,基部较宽或成鞘状;3出复叶,小叶再分裂,裂片倒卵形或矩圆形,先端有1~3个不规则浅裂,上面绿色,疏被白色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先叶开放,单一,顶生;花茎根出,高10余厘米;总苞由3小苞叶组成,苞叶通常3深裂,基部愈合抱茎;花直径3~4厘米,花被6,排列为内外2轮,紫色,瓣状,卵状长圆形或圆形,长3~3.5厘米,宽约1.2~1.5厘米,外被白色柔毛;雄蕊多数,长约为花被的1/2,花药基着,**;雌蕊多数,花柱丝状,密被白色长毛。瘦果多数,密集成头状,花柱宿存,长羽毛状。花期3~5月。果期5~6月。

生于山野、荒坡及田野间。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山西、陕西、江苏等地。

本植物的茎叶(白头翁茎叶)、花(白头翁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此外,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等人药:

①兴安白头翁

根出叶2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宽4~10毫米,先端锐尖,上方常有1至数个粗锐锯齿;花淡蓝紫色,花被长圆形,长2~2.8厘米。

分布东北。

②朝鲜白头翁

根出叶2回羽状全裂,侧生的两对全裂片无柄,顶端的一片有柄,广菱形,再作2~3深裂;花鲜红色或紫红色。

分布东北。

③绀叶白头翁

根出叶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狭线形,宽1~2.5毫米;花大,蓝紫色,花被片不反折,外面被伏毛。

分布东北及内蒙古、河北等地。

④蒙古白头翁

基生叶2回3全裂,最终裂片宽0.8~1.5毫米,侧生裂片无柄,近羽状深裂,上面几无毛,下面被长柔毛;花紫色,花被外面密生柔毛。

分布内蒙古、新疆。

采集春季开花前采挖,除掉地上茎,保留根头部白色茸毛,去净泥土,哂干。

药材干燥的根呈圆柱形至圆锥形,稍扭曲,或有破皮处,长6~15厘米,直径0.5~1.7厘米。外皮黄棕色或灰棕色,多巳脱落,残留者亦易剥落,不带外皮者呈灰**或淡黄褐色,具纵皱及斑状的支根痕,皮破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根头顶端丛生白色毛茸及除去茎叶的痕迹。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外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心淡**。气微,味苦涩.以条祖长、整齐、外表灰**、根头部有白色毛茸者为佳。

主产内蒙古、辽宁、河北。此外,河南、山东、吉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黑龙江等地亦产。

商品白头翁,各地使用的品种颇不一致,其主要的尚有: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根或带有地上部分的根(参见"委陵菜"条),使用于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安徽、江苏等地;翻白草的根或带根全草(参见"翻白草"条),使用于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广西、广东等地;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参见"野棉花根"条),使用于陕西、四川、甘肃等地;打破碗花花的根(参见"打破碗花花"条),使用于甘肃等地;大火草的根(参见"大火草根"条),使用于四川、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白头翁、兴安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细叶白头翁的根含皂甙约9%,水解则生三萜甙元、葡萄糖、鼠李糖和一未知的糖。另含白头翁素(又名银莲花素),是一种强的心脏毒,但除去根的全草则有强心作用,其强心成分有翁灵、翁因

炮制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温,无毒。"

②《别录》:"有毒。"

③《药性论》:"味甘苦,有小毒。"

④李杲:"味苦,性寒。"

归经入大肠、肝、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足阳明经血分。"

③《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①《本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②《别录》:"(主)鼻衄。"

③陶弘景:"疗毒痢。"

④《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主百骨节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子:功用同上。"

⑥《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⑦《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

⑧《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

⑨《纲目拾遗》:"去肠垢,消积滞。"

⑩《现代实用中药》:"疗咽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虚寒泻痢忌服。

①《药性论》:"豚实为使。"

②《日华子本草》:"得酒良。"

③《本草经疏》:"滞下胃虚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泻由于虚寒寒湿,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

④《本草从新》:"血分无热者忌。"

选方①治热痢下重: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金匮要赂》白头翁汤)

②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白头翁一两,黄丹二两(并白头翁入铁瓶内烧令通赤),干姜一两(炮裂,锉),莨菪子半升(以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曝干,炒令黄黑色),白矾二两(烧令汁尽)。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白头翁丸)

③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白头翁(去芦头)半两,艾叶二两(微炒).上二味为末,用米醋一升,入药一半,先熬成煎,入余药末,和丸梧桐子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圣济总录》白头翁丸)

④治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金匮要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⑤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白头翁半两,黄连二两半(去须,微炒),酸石榴皮一两(微炙,锉)。上件药,捣租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侯,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白头翁散)

⑥治温疟发作,昏迷如死:白头翁一两,柴胡、半夏、黄芩、槟榔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⑦治外痔肿痛:白头翁草以根捣涂之。(《卫生易简方》)

⑧治瘰疬延生,身发寒热:白头翁二两,当归尾、牡丹皮、半夏各一两。炒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⑨疗少小阴颓:生白头翁根,不问多少,捣之,随病处以敷之,一宿当作疮,二十日愈。(《小品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原虫性痢疾

成人每日用白头翁根茎15~30克,水煎分3次服,7天为一疗程。病情较重者另用30~50克,煎成100毫升药液作保留 *** ,每日1次.据23例观察,给药后大便次数及红白粘液明显减少;大便镜检阿米巴原虫转阴时间平均为1.4天;直肠镜检查证明,溃疡愈合迅速,全部病例平均7天治愈。另文报道用白头翁煎剂治疗效十例,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长者9天,最短者1天,平均2天。此外,亦可用白头翁组织浸出液,每日肌肉注射1次,初剂2毫升,其后每次增加0.5毫升,递增至3.5毫升为止;症状消失后继续注射5~10次,以后减为每周1~2次,全程为3个月。重症及慢性病例兼用白头翁组织浸出液5~8毫升,加生理盐水60毫升作直肠灌注,每日1次。治疗23例,19例治愈,4例好转;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4.4天,大便转阴为6.1天。

②治疗细菌性痢疾

用单味白头翁治疗菌痢,系统的观察似较少。曾报道用改良的白头翁汤(白头翁6钱,黄柏3~6钱,秦皮2~3钱,木香、陈皮、甘草各1钱,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为一剂),治疗123例急性菌痢,或慢性菌痢的急性发作型,都日服1剂,上,下午分服,连服5~10天或7~15天为一疗程。治疗结果:治愈率为78%,与对照组(用磺胺脒治疗)的治愈率76%相近。如按肠道病变的不同观察疗效,则卡他型的疗效较高,治愈率为95%,糜烂型的治愈率为75%,溃疡型的治愈率为56.7%。糜烂溃疡型的疗程均为7~15天,且同时加用10%绿茶煎剂行保留 *** 。治疗有效的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2.01天,腹痛、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为6.9天,大便次敷恢复正常时间为10.02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为10.1天,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时间为9.4天,大便培养阴转时间为4.05天。

③治疗瘰疬

取白头翁5两,洗净剪成寸段,用白酒2斤浸泡,装坛内密封,隔水煎煮数沸,取出后放地上阴凉处2~3天,然后开坛,捞出白头翁,将酒装瓶密封备用。早晚食后1小时各服1次,每次饮1~2盅。一般1~2个月为一疗程。适用于瘰疬溃后,脓水清稀,久不收口的患者。经治10余例均有效。

④治疗疖痈

白头翁2两,水煎股,连服数天。仍结合常规局部治疗。白头翁服后无不良反应,少数病人服后有缓泻作用,对实热便秘患者,极为合适。

提醒您:白头翁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来自作者[沛芹]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4707.html

(6)
沛芹的头像沛芹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沛芹的头像
    沛芹 2025年10月19日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沛芹”

  • 沛芹
    沛芹 2025年10月19日

    本文概览:文冠果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文冠花(《救荒本草,),文光果(《广群芳谱》),温旦革子、文冠木(《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文冠果的木材或枝...

  • 沛芹
    用户101903 2025年10月19日

    文章不错《中草药:文冠果的功效与作用》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华瑞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