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蚁过河》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蚂蚁过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蚂蚁过河》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活动准备:

 1.木块,石头,泡沫,铁勺、树叶、纸片(幼儿操作材料)。

 2.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

 音乐,小蚂蚁搬豆子

 师:我们一起来像小蚂蚁一样搬豆子吧。(师生互动进入教室)

 师:你们像小蚂蚁一样都把豆子运回家了,开心吗?幼:开心

 师:可是老师却发现了一只不开兴的小蚂蚁我们来看看

 (出示小蚂蚁过河的)

 二、 启发提问。

 小蚂蚁要过河我们怎么帮助它?

 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方法

 师:“你们说要做船,那什么材料能做船帮蚂蚁过河呀?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做船用的材料

 三、 认识沉与浮现象。

 1.师做实验,先放石头。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我们先拿石头来试一试”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2.师第二次做实验,放纸片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由于纸片比较轻,放在水中会飘在表面上,不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浮”。现在我们把小蚂蚁放到上面,你们看它过河了吗?

 3. 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刚才我们看了,放在水中,比较重的东西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沉”,不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浮”。

 四、分小组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幼儿在操作后进行统计记录 。

 1.幼儿认识材料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都拿来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可以当蚂蚁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记录方法

 师:在玩的时候,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如果这个材料会会浮起来,就在相应的位置打勾,如果会沉下去,在相应的位置打

 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五、教师评价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验证 进行总结

 六、音乐《小蚂蚁搬豆》离开教室活动结束

《小蚂蚁过河》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雪花片,石头,积木,海绵,点心盘(幼儿操作材料)。

 2.记录纸人手一份,

 3、蚂蚁过河。

  活动过程:

 1、出示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小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想能用什么办法可以过河?

 (1)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吗?我们来试试吧!”

 3、认识沉与浮现象。

 (1)教师做沉浮实验。

 (2)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4、幼儿再次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这次请小朋友操作,把能浮起来的材料贴在记录表上。

 (1)幼儿自己操作,并记录结果

 (2)个别幼儿上台操作教师请一幼儿操作,同时将结果记录下来。(规则: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来的就把这种材料的贴到小河里,沉的则不需贴。)

 幼儿集体纠正。

 4、小结

 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棒,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啦,我们再去找找还有什么材料也可以让小蚂蚁过河吧(幼儿离开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想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抓住幼儿园喜欢玩水的特性,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小蚂蚁过河》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雪花片,石头,海绵,点心盘(幼儿操作材料)。

 2、木制积木,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过河?

 幼:造一座桥……

 二、认识沉与浮现象。

 1、教师做沉浮实验。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

 2、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师:我现在请一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

 三、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教师先请一幼儿操作,同时将结果记录下来。(规则: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来的就把这种材料的贴到小河里,沉的则不需贴。)

 集体纠正。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小蚂蚁过河》教案4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想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抓住幼儿园喜欢玩水的特性,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下面快随应届毕业生网我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蚂蚁过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蚂蚁过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活动准备:

 1、木块、石头、泡沫、点心盘、钥匙、玩具(幼儿操作材料)。

 2、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怎么才能过河?

 二、认识沉与浮现象

 1.师做实验,先放石头。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我们先拿石头来试一试”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2.师第二次做实验,放泡沫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由于泡沫比较轻,放在水中会飘在表面上,不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浮”。现在我们把小蚂蚁放到上面,你们看它过河了吗?

 3.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刚才我们看了,放在水中,比较重的东西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沉”,不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浮”。

 (活动反思:从这个环节上看,孩子对沉与浮的现象,能具体地表述出来,也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但在让幼儿对比石头与木头的环节上,由于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头太小了,而木头却较大,在视觉上,给孩子造成干扰,因此有的孩子认为木头比较重,导致无法让孩子准确的判断:石头与木头哪个比较重,哪个才会沉下去。如果选择与木头一样大的石头,幼儿便可以一眼看出,石头比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会在此环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三、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1.幼儿认识材料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都拿来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可以当蚂蚁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记录方法

 师:在玩的时候,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如果这个材料会会浮起来,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面上,如果会沉下去,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

 四、教师评价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验证

 (活动反思:从记录的结果上看,大部分孩子能准确记录出沉浮的现象,其中盘子这一材料的实验出现分歧,有的孩子记录是沉,有的孩子记录是浮,借此机会,我进行随机教育,让不同结果的两名幼儿现场操作,为什么你认为是沉?而你却是浮呢?两个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为什么结果是不同的呢?通过现场实验,孩子知道由于放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是不同的,很好地利用教育契机,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但在幼儿使用记录卡的方面上看,由于记录卡设计不太合理,有的幼儿把整张记录卡都贴满了,完全看不出是沉还是浮;如果老师在水盆中间画条中介线,在中线以上表示沉,中线以下表示浮,就能很轻松地解决结果不分明的问题。)

《小蚂蚁过河》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手膝着地爬的游戏中,平稳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幼儿手膝着地爬的经验。

 2、物质准备:宽窄不同的爬垫、大小不同的沙包若干。

 活动材料:小车、皮球、沙包、动物摇椅等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在固定的区域玩不同的运动器材,鼓励幼儿对玩具有不同的玩法。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带领"蚂蚁宝宝"(幼儿)爬到蚂蚁洞里做睡觉状,然后说:"蚂蚁宝宝们,天亮了,我们爬出来做游戏吧!"(幼儿依次爬出"蚂蚁洞")请幼儿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爬来爬去、搬东西)引导幼儿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

 2、基本部分

 (1)利用情景进行游戏。

 "蚂蚁妈妈"说:"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散步吧。瞧,这里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河。咦?对岸是什么啊?闻起来可真香啊!小蚂蚁想不想把豆子运回家啊?""可是这条河又宽又深,我们怎么过河呢?"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说出自己的想法。"这里有一座小桥(爬垫)可以帮你们过河。请你们每次搬一颗豆子,看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回到妈妈身边。"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路径。教师随机指导幼儿动作完成情况。

 (2)分享交流教师说:"小蚂蚁真聪明,你们是怎么掌握平衡,让自己不掉到河里的?""有的小蚂蚁搬回来的豆子又大又香,可是有豆子大,小蚂蚁不小心把大豆子掉到河里去了,怎么才能不让大豆子掉到河里呢?""你刚才是怎样搬豆子的?你觉得哪种办法最好?"

 (3)再次游戏请幼儿再次游戏,验证自己的好方法,同时充分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运多次。

 3、结束部分:幼儿放松练习:

 师:"我们搬回了这么多豆子,真高兴,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幼儿跟着老师做各种简单动作。

 (三)自由活动: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小蚂蚁过河》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雪花片,石头,海绵,点心盘(幼儿操作材料)。

 2.木制积木,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过河?

 幼:造一座桥……

 二、 认识沉与浮现象。

 1.教师做沉浮实验。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

 2.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师:我现在请一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

 三、 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教师先请一幼儿操作,同时将结果记录下来。(规则: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来的就把这种材料的贴到小河里,沉的则不需贴。) 集体纠正。

  活动反思: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小班音乐教案《小蚂蚁》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小蚂蚁赶路》。

2.懂得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去温暖和欢乐。

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小蚂蚁赶路》。

教师出示,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2.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蒲公英(大石头、花生壳、鹅先生)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3.讨论故事内容。

小蚂蚁遇到下雨,都有谁帮助了他?

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吗?为什么?

如果遇到下雨,你会怎样帮助身边的人?为什么?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帮助别人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和快乐。

4.说说自己怎样帮助别人。

说说自己最想帮助谁?为什么?

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帮助别人的计划表现出来。

故事:《小蚂蚁赶路》

小蚂蚁在野地里赶路。

不知什么时候,天黑了下来。伴着闪电,隆隆的雷声震碎了满天乌云,雨点噼噼啪啪的落了下来。

蒲公英摇着翠绿的叶子,朝小蚂蚁喊道:"你快钻到我的叶子下避避雨吧!"小蚂蚁感激地对蒲公英说:"谢谢!"便转过身,钻到了蒲公英的叶片下。

雨越下越大,离蒲公英不远处有一块大石头,他对小蚂蚁说:"雨水马上会将你冲走的,快爬到我的身上来吧!""谢谢你!"大石头的话让小蚂蚁赶到心里热乎乎的。他匆匆地向大石头爬去。不多会儿,雨水便淹没了地上的花花草草……雨还在不停地下着,眼瞅着就要漫过大石头了。小蚂蚁吓哭了,唉,要是周围有棵大树多好啊!

"小蚂蚁弟弟,你别哭。"一个花生壳儿飘过来,"快爬到我的壳儿里来吧!""谢谢你!"小蚂蚁擦着眼泪,爬进了花生壳儿里。

花生壳儿在水面上一摇一晃地漂着,小蚂蚁就像坐在小船里一样……花生壳儿漂到了河边,恰巧与鹅先生相遇了。鹅先生见小蚂蚁在花生壳儿里冷得缩成了一团儿,便说:"快钻进我的羽毛里,我送你回家!""谢……谢谢……"小蚂蚁不知是冻的,还是激动的,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钻进鹅先生那白白的羽毛里,觉得浑身暖暖的。小蚂蚁想,自己一路上遇到了多少热心的朋友啊!要不是他们,自己就别想见到家里的亲人了……

幼儿园小班《小蚂蚁》教案怎么写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乐教案《小蚂蚁》,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音乐教案《小蚂蚁》1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听辨节奏的快慢与强弱,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

 2、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教具、响板、教学课件及音乐。

 2、幼儿对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小蚂蚁爬呀爬重点:有节奏的听着音乐爬爬玩玩做游戏——歌表演:蚂蚁搬豆师: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散散步,我们把自己变成可爱的小蚂蚁好吗?蚂蚁的头上有什么的啊?(播放音乐)——出示小蚂蚁,听着音乐做律动小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师:你们看看,我的小蚂蚁是怎么和我做游戏的?它在哪里爬呀?

 ——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还想让小蚂蚁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结:我的小蚂蚁是听着音乐,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们,跟上喽。

 2、拍拍玩玩:出门找食物重点:情景中用响板表现快和慢的节奏。

 ——听蚂蚁的脚步声。幼儿听听说说,分辨声音的强和弱。

 出示两种乐器:大鼓和响板。“听听这是谁的脚步声。为什么?”

 小结:原来响板的声音和小蚂蚁的脚步声有点像,小小的,轻轻地,你们听小蚂蚁高高兴兴的.出门找食物去了......

 ——幼儿拿起响板和教师一起听着音乐演奏,快快的,欢乐的。

 ——故事继续讲述:幼儿在情景中听辨上行和下行的音乐,并使用响板听着音乐表现蚂蚁快快慢慢的脚步声。

 ——观看媒体:小蚂蚁发现什么啦?幼儿使用响板表现蚂蚁爬树的脚步声。

 ——小蚂蚁你们找到豆豆了吗?找到什么豆豆呀?幼儿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把豆豆搬回家。用响板快慢交替的演奏表现故事情景。

 ——该游戏可视情况反复玩一次。教师注意提醒孩子“小蚂蚁要慢慢走哦,听着音乐一步一步走,别让身上的豆子滚落下来哦”

 3、音乐游戏:搬起大饭团——猜猜看看,小蚂蚁发现了什么?观看媒体:局部——整体——结合媒体变化,教师用响板表现,小蚂蚁叫伙伴搬饭团,伙伴越来越多,脚步声越来越响的故事情节。

 ——那么大的一个饭团我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呀?

 ——听辨,听听我的朋友是不是来得越来越多了?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饭团搬回家。

小班音乐教案《小蚂蚁》2

  游戏目标:

 1、创编出不同的"碰须须"的动作及"排队走"的方式。如:互相碰手指,互相拥抱等。

 2、模拟蚂蚁"碰须须",碎步走,开车走等模拟动作。

  游戏准备:

 小蚂蚁头饰若干。

  游戏过程:

 1、按游戏游戏过程的规定边游戏边做出相应的"碰须须"、排队走"等动作。

 2、游戏不熟练时,"碰须须"动作可一拍碰一只小蚂蚁,游戏熟练后可一拍碰两只以上,增加游戏的难度。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较好,非常喜欢跟着音乐做出各种肢体动作,而这样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儿谣适合幼儿感知节奏。

小班音乐教案《小蚂蚁》3

  活动目标:

 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听辨节奏的快慢与强弱,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教具一只、响板、教学课件及音乐。

 2.幼儿对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重点:有节奏地听着音乐爬爬玩玩做游戏。

 歌表演:蚂蚁搬豆。

 出示小蚂蚁,听着音乐做律动小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你们看看,我的小蚂蚁是怎么和我做游戏的?”“它在哪里爬呀?”

 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还想让小蚂蚁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结:我的小蚂蚁是听着音乐,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们,跟上咯。

 2.拍拍玩玩:出门找食物

 重点:情境中用响板表现快和慢的节奏。

 听辨蚂蚁的脚步声。幼儿听听说说,分辨声音的强和弱。

 出示两种乐器:大鼓和响板。“听听这是谁的脚步声,为什么?”

 小结:原来响板的声音和小蚂蚁的脚步声有点像,小小的,轻轻的,你们听小蚂蚁高高兴兴地出门找食物去啦……

 幼儿拿起响板和教师一起听着音乐演奏,快快的,欢乐的。

 故事继续讲述:幼儿在情境中听辨上行和下行的音乐,并使用响板听着音乐表现蚂蚁快快慢慢的脚步声。

 观看媒体:小蚂蚁发现什么啦?幼儿使用响板表现蚂蚁爬树的脚步声。

 “小蚂蚁,你们找到豆豆了吗?找到什么豆豆呀?”

 幼儿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把豆豆搬回家。用响板快慢交替地演奏表现故事情景。

 该游戏可视情况反复玩一次。教师注意提醒孩子:“小蚂蚁要慢慢走哦,听

 着音乐一步一步走,别让身上的豆子滚落下来哦!”

 音乐游戏:搬起大饭团

 猜猜看看,小蚂蚁发现了什么?观看媒体:局部——整体。

 结合媒体变化,教师用响板表现,小蚂蚁叫伙伴一起搬饭团,伙伴越来越多,脚步声越来越响的故事情景。

 “那么大的饭团,我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呀?”

 听辨,“听听,我的朋友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再次和孩子一起探索使用响板由弱到强的演奏方法,团结合力将饭团运回家。

小班音乐教案《小蚂蚁》4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感受节奏的快慢与强弱。

 2.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音乐

 一、导入

 1.今天森林里真热闹,有好多动物都出来玩了,听,这是谁?(大鼓,咚咚咚)为什么?

 2.这个脚步声又大又沉,肯定是一只很大的动物。你们再来听听,这个脚步声像哪个小动物在走?(圆舞板,嗒嗒嗒)为什么?

 3.我们来看看到底是谁?(出示小蚂蚁)对,这是小蚂蚁发出的声音。蚂蚁妈妈怕找不到小蚂蚁,所以给小蚂蚁穿了只红色的小鞋子,这样小蚂蚁每走一步,脚底下就发出了嗒嗒嗒的声音,你们听听看。(嗒嗒嗒嗒嗒嗒)

 二、小蚂蚁吃水果

 1.小蚂蚁穿上了这只小鞋子可高兴了,他准备去找东西吃,你们听。(音乐,师拍)

 2.你们想不想跟这只小蚂蚁一起去森林里找东西吃?那每个小朋友拿一只小鞋子也来变成小蚂蚁吧。我们来走走看。(不用音乐)

 3.我们跟着小蚂蚁出发吧。(音乐)

 4.小蚂蚁看一看,我们走到哪里了?(大树)看看是不是大树?这棵树上长着什么?红点点可能是什么?黄点点呢?

 5.(12345671)听,猜猜小蚂蚁在干什么?看看小蚂蚁到底在干什么?(12345671爬树)小蚂蚁是听着什么爬的?(音乐)

 6.我们也来穿上小鞋子听着音乐爬树吧。(12345671)上去了吗?能够到水果吗?那再上去一点吧。(12345671)

 7.现在能吃到水果了吗?这么多水果小蚂蚁一个人能吃完吗?那怎么办?我们和小蚂蚁一起叫蚂蚁朋友来吃吧。(小蚂蚁,小蚂蚁,快来吃水果呀!)看,有没有蚂蚁来?再来爬上去吧。(12345671)我们来吃水果吧。

 8.吃到了吗?现在我们要爬下来了。(17654321)下来了吗?还有小蚂蚁也要下来呢,一起来。(17654321)

 三、小蚂蚁搬豆豆

 1.小蚂蚁吃了水果觉得还不够,他还想去找到吃的,你觉得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2.那我们再去找找看,看能找到你们说的吗?小鞋子拿出来,准备出发吧。(音乐)

 3.看,找到了什么?(红豆、黄豆、绿豆、黑豆)我们把豆子搬回家好吗?来,把豆子放到背上。豆子很重,背着豆子要慢慢走,走的时候要注意安全。(音乐)

 4.终于到家了,我发现有只小蚂蚁把豆子顺利搬到家了,我们来看看,(幼儿示范,音乐),他是怎么做的?(腰弯下去,背着豆豆一步一步慢慢走,音乐一段)

 5.我们用他的办法再来搬一次,我搬黄豆,你搬什么?你呢?把豆豆放到背上,准备出发。(音乐)

 6.这次我们把豆豆都顺利搬回家了,休息一下吧。

 四、小蚂蚁搬饭团

 1.刚才你们搬豆豆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样好吃的东西,看看这是什么?草地上白白的一点是什么?(像什么?你觉得是什么?)我们走近一点看看,这是什么?(大米),再走近一点看看是什么?(饭团)

 2.原来是很多很多米粒组成的大饭团。这么大的饭团妈妈一个人能搬动吗?那怎么办?有没有好办法?

 3.那我们请蚂蚁们来帮忙吧,我先来叫朋友。(一只小蚂蚁来了,两只小蚂蚁来了,很多小蚂蚁来了,很多很多小蚂蚁来了。)现在蚂蚁多不多?你们也来试试看。

 4.你们有没有发现,蚂蚁越多,他们的脚步声怎么样?(越来越响,越来越多)再来喊一次。

 5.看看能不能把饭团抬起来,一二三,抬起来了吗?(没有)怎么办?再叫些蚂蚁来。(一只……)看看这次行不行,一二三,抬起来了吗?抬得好高呀,大家一起把饭团搬回家吧。

小班音乐教案《小蚂蚁》5

  课程分析:

 “玩中学”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幼儿具有意义的学习。成人给予儿童的现成知识幼儿往往容易忘记,而他们自己在游戏中自主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却能够长久地保持并使用。优秀的音乐活动《小蚂蚁避雨》非常具有趣味性,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但是老师介入的太多,孩子自主学习的形式没有体现,因此想初试翻转课堂的模式,将《小蚂蚁避雨》的活动在小班进行翻转。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

 2、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游戏的快乐。

  课程准备:

 小蚂蚁避雨音乐视频或CD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蚂蚁避雨”的故事

 (一)教师出示蚂蚁大激发孩子想象。

 导入:

 教师:这是谁呀?

 幼儿:大蚂蚁、蚂蚁国王、蚂蚁勇士。

 教师:这一群蚂蚁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结合故事内容,学唱歌曲

 (一)师边演示图谱,边学习歌曲。

 一天,一群小蚂蚁正在搬东西的时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怎么办呢?小蚂蚁真着急呀!正在这时候,两个小蘑菇看见了,他们一起呼唤小蚂蚁:“小蚂蚁,快快到我的伞下来避一避吧。”

 1、通过提问感知歌曲。

 师: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蚂蚁在干什么?出现了什么?

 幼:小蚂蚁在搬东西。

 幼:下雨了,哗啦啊的。

 师:它们遇到了大雨还是小雨?

 幼儿:小雨

 师:下雨下的时候是什么声音,我们来听听看。

 幼:是沙沙沙,沙沙沙,沙。

 师:那我们用拍手地形式来表现出来。

 幼:孩子们在任意拍打,拍手声音越来越大。

 师:小雨应该是重重地、还是轻轻地?

 幼:轻轻地,

 师;那我们轻轻地跟着节奏来一遍把。

 2、引导孩子观看图谱说第一段歌词:一小蚂蚁,正在搬东西,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下起了雨。

 3、根据图谱,演唱第一段歌曲。

 (二)学唱第二段歌曲

 师:小蘑菇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呢?请你们再来听一听歌曲。(第二段歌曲)

 (1) 师: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师边念歌词边出示图谱)

 (2)看着图谱把歌词念一念。

 (3)看着图谱轻轻的跟着老师来唱一唱。

 (4)小蘑菇是怎么呼唤小蚂蚁的?我们也来学学吧。

 幼儿:快快快快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避一避。

 王老师扮演小蚂蚁,孩子们当小蘑菇,我们一起说出歌词。

 (5)根据图谱,完整演唱第二段歌曲。

 (三)跟随钢琴伴奏,练习音准完整演唱歌曲两遍。

 三、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歌曲

 (一)通过提问让孩子体验小蘑菇帮助蚂蚁的情感

 (1)师:小蘑菇是怎么呼唤小蚂蚁的?一起说说小蘑菇的话。

 幼:小蚂蚁,你快来,到我这边来。幼:小蚂蚁,下雨了,快进来,我这里可以躲雨。

 (2)师:小蚂蚁在小蘑菇的伞下,一点雨也淋不到,它心里会想什么呢?

 幼:谢谢小蘑菇,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幼:谢谢你,你真可爱。

 (3)一起用动作表演小蘑菇和蚂蚁的动作。

 1、师: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小蚂蚁是什么动作。

 鼓励孩子做出不同的小蚂蚁搬东西的动作。一起跟随音乐表演第一段。

 2、小蘑菇的动作是什么?小蘑菇除了王老师一样张开小伞,还会怎样张开小伞让小蚂蚁来避雨呢?请幼儿在自己的位置上试着做一做,师表扬做出不同动作的小朋友。

 (5)请女生做小蘑菇,其余男生做小蚂蚁表演。师观察指导幼儿的表演。(音乐)

 (6)结合动作完整演唱歌曲两遍

 四、谈话结束活动

 小蘑菇帮助了小蚂蚁,心里非常高兴,小蚂蚁也很感激小蘑菇。小朋友今天扮演小蚂蚁和小蘑菇一起游戏,我们还学会了小蚂蚁避雨的歌曲,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去把这首歌唱给其他的小朋友听,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课程反思:

 翻转课堂的形式以幼儿为主,老师在本活动中充当了一个辅助者的角色,不介入孩子的思想与表达,依据孩子提出的问题,采用追问的方式让其他孩子一起加深对故事情节的记忆,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活动中一开始创设一个非常自由、温馨的氛围,活动初孩子自由讲述故事情节,添加故事内容,孩子的兴趣愈发膨胀,在之后添加动作环节,孩子凭借活动前的学唱经验加上教师的动作提示,大部分孩子都能跟好旋律,完整的唱出歌曲,这对小班孩子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在孩子已经学会初步边唱边表演歌曲时,放手让孩子尝试模仿小蚂蚁的动作、小蘑菇地动作,更是在游戏中体验了与伙伴一起表演的乐趣,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萌发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中不足:活动中发现有一两个孩子发展较慢,没有及时在活动中进行加强引导。在添加游戏情节,让孩子表演时,可以不单单是动作的表演,也可以添加有趣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上,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自主发挥表演。

语言游戏:小小蚂蚁

目标:

1、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意愿。

2、在游戏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3、继续培养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准备:

故事场景设置、蚂蚁头饰若干。

过程:

1、发现:以**的身份带小蚂蚁去找食物。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预设提问:那边的东西可能是什么?给幼儿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鼓励幼儿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口袋里面装的是什么?(满足小班幼儿爱动的愿望,让他们在行动中来学习表达。)

3、尝试:鼓励幼儿将找到的食物搬回家。(由于食物重,一个人不容易搬动,这个环节就会出现能够引发幼儿思考的问题。教师要随机的应对幼儿的提问,也要及时地给与幼儿鼓励和帮助。)

4、情感体验:提问:“你们把食物搬回家,最想跟妈妈说什么?”

5、引导讲述: “食物那么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把食物搬回家的?。”(给幼儿充足的时间来讲述,引导幼儿学习什么样的讲述能吸引同伴,注意巩固培养幼儿倾听同伴讲述的好习惯。

6、情绪宣泄:和着音乐做律动。

7、评价:赞赏每一只小蚂蚁,特别鼓励积极讲述的朋友,和倾听习惯有进步的幼儿。 仅供参考!!

本文来自作者[诗双]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4321.html

(11)
诗双的头像诗双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诗双的头像
    诗双 2025年10月16日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诗双”

  • 诗双
    诗双 2025年10月16日

    本文概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蚂蚁过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诗双
    用户101610 2025年10月16日

    文章不错《《小蚂蚁过河》教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华瑞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