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资料

蝴蝶

butterfly也作“胡蝶”。旧时以为蝶的总称,今动物学以为蝶的一种。构成鳞翅目锤角亚目的某些身体细长在白天活动的昆虫,经常具有鲜明的颜色,有特殊型的双翅,腹部瘦长,吸食花蜜。种类很多,有的幼虫吃农作物,是害虫;有的幼虫吃蚜虫,是益虫。

蝴蝶 (Rhopalocera;butterflies)鳞翅目的1亚目,俗名蝴蝶。

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的鳞翅目昆虫。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蝶类白天活动。在鳞翅目158科中,蝶类有18科。蝶类成虫取食花粉、花蜜;幼虫为植食性,为害林木与庄稼。蝶类翅色绚丽多彩,人们往往作为观赏昆虫。中国蝴蝶种类丰富,尤其是在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科有:

凤蝶科 大型蝶类,色彩艳丽,后翅一般有尾带,更增娉妍。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食芸香科、繖形科植物。有时成害,如黄凤蝶、玉带凤蝶等。

粉蝶科 中等体型,一般为白、黄、橙等色。白粉蝶和Pieris napi均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树粉蝶为害果树。

蛱蝶科 已知5000种以上,是蝶类中为数最多的一科。前足退化,无爪,翅叠于背上。易于识别。稻眼蝶幼虫为害稻和竹,前翅有2眼纹,如日月,故又名日月蝶。

灰蝶科 小型蝶类。翅色有蓝、绿、青铜等色,带金属光泽。幼虫大都植食性,少数能捕食蚧或蚜。

绢蝶科 本科昆虫翅薄半透明,无尾,一般白色或带有花纹,极为娟丽,为山栖性,多在寒冷地区。

环蝶科 大型或中型的种类,翅展最小在50毫米以上最大达到200毫米触角短细,端部膨大不显著。须侧扁眼有毛。前足退化。色暗多呈**,灰色,棕色,暗褐色,也有少数暗紫色。翅膀上有大型斑点。

闪蝶科 大型华丽的蝶种,翅膀宽大,翅展75——200毫米。触角细而短,腹部很短,翅膀多兰色,有金属光泽,也有黄褐色或灰白色,有条纹及成列的眼斑,眼睛裸出,无毛。后翅中室开式,雄种前足符节有长毛,白天活动飞翔敏捷,该科全世界有记载的约80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少数分布于墨西哥及北美洲南部。本科以其大形及闪光的色彩,为收藏家所喜爱,视为精品。图画中出现的兰色蝴蝶多以此科为原形,比较常见的是闪蝶属的塞浦路斯闪蝶,大蓝闪蝶,梦幻闪蝶,国王闪蝶。最具梦幻色彩的要数太阳闪蝶了。

斑蝶科 中型或大型的种类,体多黑色,头部和腹部有白色的小点,翅膀多色彩艳丽有群栖习性。

蝴蝶过冬

夏天,有花的地方就能看到蝴蝶优美的身姿。即使在稍泛凉意的秋天,也还是可以看到它们。冬天来了,蝴蝶没了踪影,它们到哪里去了?都被冻死了吗?

没有!它们过得好好的,下面我们就在这个严冬一起走进蝴蝶的世界,看看此时的它们是怎样生存的。蝴蝶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蝴蝶就依靠这不同的形态越冬。

卵越冬

一些种类的灰蝶以卵越冬,线灰蝶也是如此,它们以山杏为寄主。越冬卵产在休眠芽的基部,这可是一举两得的聪明办法。首先是很好地隐藏了卵,再有就是幼虫春天孵化出来几乎原地不动就可以大吃鲜美的嫩芽,蝶妈妈考虑得多周全啊。

幼虫越冬

很多种类的蝴蝶都是幼虫越冬,它们凭着娇小的身躯和严寒作斗争,尽显生命的顽强。拟斑脉蛱蝶和大紫蛱蝶的幼虫到了秋末,几乎不再进食,当树上的叶片开始飘落的时候,它们顺着树干爬到地面,钻到落叶层中越冬,就这样一直不动,任凭外边北风肆虐,大雪纷飞。到了第二年春天,寄主植物朴树发芽的时候,它们又悄悄地回到了树上,品尝着美味的嫩叶。

银条小弄蝶和山珠蝶都是末龄幼虫越冬。弄蝶是做巢的高手,这可是天生的本领,刚从卵里出来不久的小家伙干起来就很得心应手,它们会用丝线一点点地把叶片两端拉紧,长长的叶片就变成了一个卷起来的叶筒,这些小家伙就住在里边。

绢粉蝶也是幼虫越冬,它们是以幼虫集群在树冠处织巢越冬。冬天在山桃树上经常可以发现它们的越冬巢。别看幼虫个头不大,凭借着集体的力量能够织出不小的巢,有时候会有很多幼虫集结在一个巢中。凛冽的寒风撕扯着树上的叶片,幼虫的巢却很安稳,任凭狂风摇弋,丝毫没有脱落的危险。小小的幼虫办事谨慎而且很有预见性,它们把织巢所用叶片的叶顶处和树干用厚厚的丝线粘接起来,能够随很大的外力拉扯。这些家伙可以安心地在摇篮中睡着大觉等待春天的到来了。

最厉害的要算是蛇眼蝶的幼虫,秋末经过将近一个月卵期,它们竟然在马上入冬的时候从卵里钻出来,然后不吃不喝,趴在草叶上,这时它们的身长也就3毫米左右,也同样经受严冬的考验。

蛹越冬

大多数的凤蝶都是以蛹的形态越冬。第一代幼虫化蛹后大约一周就会羽化为成虫,在较短的时间里它们不用过多地考虑隐藏自己,很多时候就在寄主植物或者周围很近的地方化蛹。所以我们经常没花太多力气就能在花椒树上找到柑橘凤蝶的绿色型蛹。而第二代幼虫要以蛹的形态度过漫长的冬季,有太多的危险等待着它,秋末找寻寄主准备产卵的寄生蜂、严冬饥肠辘辘的鸟类都会把它当作觊觎已久的美餐,它必须想办法保护自己。想要在冬季找寻凤蝶的蛹,几乎是大海捞针。它们通常要爬到离寄主植物很远的地方化蛹,在荒乱的杂草丛或是隐蔽的石缝中,既可以抵御严寒又可以躲避掠食者,真是一举两得啊。当然,它们还有更绝纱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完美的拟态几乎可以让它们瞬间消失在你眼前。为了配合冬日枯黄的颜色,凤蝶们在化蛹的时候舍弃了鲜艳绿色,它们更多地用土黄或是褐色来打扮自己,柑橘凤蝶和金凤蝶甚至化出了和树皮纹理酷似的蛹。

成虫越冬

冬天也能看到飞舞的蝴蝶吗?答案是肯定的。黄钩蛱蝶、白钩蛱蝶、孔雀蛱蝶、珠蛱蝶等都是成虫越冬的种类。它们找一处避风的地方,然后把足都蜷缩起来,紧紧地收拢翅膀,让自身的活动和消耗减到最小。当然无风和太阳高照的时候它们也会出来平展着翅膀享受日光浴,汲取更多的能量。即使在严冬,你看到这些美丽的生灵也不要太惊讶,悄悄走开,不要给它们太多打扰。

蝴蝶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进化出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躲避严冬,让生命得以延续,也让我们总是能欣赏到这些会飞的美丽“花朵”。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

狗的简介

狗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犬种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属于哺乳纲,肉食目,犬科。生物学家研究认为,狗最早是由狼、狐和胡狼自然杂交而产生的。经过各民族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长时间的驯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繁多的品种。据联合国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5亿条狗,我国大约有1亿条。

从古至今狗始终是人类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从边境巡逻、缉毒、侦破案件、救护伤员到为盲人引路、与主人作伴,处处都有它们矫健的身影。正因如此,狗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受到宠爱和保护。各种各样的狗协会遍及世界各地,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多专门为狗设立的服务性机构。以前,为了控制狂犬病对人的威胁,我国曾实行灭狗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通过接种疫苗已经能很好地控制狂犬病。所以近年来各大城市也逐步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味灭狗的非人道做法,并针对养狗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客观、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我国的养狗事业正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

犬具有很强的智力,能够领会人的语言、表情和各种手势,有时会做出令人们惊叹不已的事情。如通过训练,能计数、识字等。

犬的时间观念和记忆力很强。在时间观念方面,每一个养犬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到喂食的时间,犬都会自动的来到喂食的地点,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如果主人稍显迟钝,它就会以低声的呻吟或扒门来提醒你。

在记忆力方面,犬对饲养过它的主人和住所,甚至主人的声音都会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如在英国,有一只犬从收音机里听到它阔别近10年的主人的声音后,马上站起来走到收音机旁专注的倾听着,直到长长的一段话结束后,才若有所失的带着悲伤的神情,默默地离开收音机。

飞蛾

在昆虫中,飞蛾是蝴蝶的姊妹,属鳞翅目,异脉亚目。飞蛾虽则没有蝴蝶漂亮,但它们的恋爱方式却差不多。

在雌蛾体上长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即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的扩散传布,把雄蛾从遥远的地方招引来,进行交尾。性外激素分泌的量虽然很少,但作用却很大 。据说一只雌性舞毒蛾只要分泌0.1微克的性外激素,就可以把100万只雄蛾招引过来。雄蛾的嗅觉器官特别发达,它们的触角往往长成羽毛状或栉状,从而对雌性蛾所释放的性外激素感觉十分灵敏,几乎可以感知只有几个分子的信息。有人用舞毒蛾做试验,当风速在每秒100厘米时,雄蛾对4.5千米以外的雌蛾性外激素仍有反应,但除去触角后就失去了这种反应。

飞蛾这种以气味传情,寻找配偶的方式,在生物学中称为“化学通讯”。 飞蛾是完全变态昆虫,它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幼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完全不同。除少数种类成虫吸食果汁外,大部分成虫不危害农作物,幼虫则大部分危害农作物、果树、林木。因此,人们就利用飞蛾的“化学通讯”特点,分离和测定了许多飞蛾类害虫性外激素的结构,并进行人工合成,用来诱杀雄性飞蛾,以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飞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在光亮处聚集,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

蜻蜓

★一种大型昆虫

简介

蜻蜓(拼音:qingting,英文名:Dragonfly)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束翅亚目,另有将日本大绿和在印度发现的一种蜻蜓等仅二种划为间翅亚目的。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不完全变态,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约有4500余种。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较大,约占头部的1/2,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雌雄交尾也在空中进行。多数雌虫在水面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也有的将腹部插入浅水中将卵产于水底。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四川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

蜻蜓飞得很快,有些飞行时速可达100公里,而它又能在空中短暂停身不动。它飞行前进时不能灵活改变方向,要定住身体然后转向。在休息时翅膀仍旧外伸,即不能折叠翅膀,所以停留的地方要有相当的空间,多半在枝头或叶顶。

蜻蜓的交配也在飞行中进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钩状物抓紧雌蜻蜓的颈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向前弯,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节下面的贮存精子器官,而后雄蜻蜓进行授精。蜻蜓为什么用尾巴点水?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都不一样,它的卵是在水里孵化的,幼虫也在水里生活,所以们它点水实际上是在产卵。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

各种动物的资料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属于哺乳纲,肉食目,犬科。生物学家研究认为,狗最早是由狼、狐和胡狼自然杂交而产生的。经过各民族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长时间的驯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繁多的品种。据联合国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5亿条狗,我国大约有1亿条。从古至今狗始终是人类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从边境巡逻、缉毒、侦破案件、救护伤员到为盲人引路、与主人作伴,处处都有它们矫健的身影。正因如此,狗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受到宠爱和保护。各种各样的狗协会遍及世界各地,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多专门为狗设立的服务性机构。以前,为了控制狂犬病对人的威胁,我国曾实行灭狗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通过接种疫苗已经能很好地控制狂犬病。所以近年来各大城市也逐步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味灭狗的非人道做法,并针对养狗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客观、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我国的养狗事业正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犬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肉食目。犬的祖先以捕食小动物为主,偶尔也用块茎类植物充饥。犬被人类训养后,食性发生了变化,变成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动物,但素食也可以维持生命。即使如此,可它们现在仍保持以肉食为主这样一个消化特性,如犬的牙齿,上下颁各有一对尖锐的犬齿,体现了肉食动物善于撕咬猎物的特点,犬的臼齿也比较尖锐、强健,能切断食物,啃咬骨头时,上下齿之间的压力可达165千克,但不善咀嚼。因此,犬吃东西时真是"狼吞虎咽",很少咀嚼。犬的食管壁上有丰富的横纹肌,呕吐中枢发达。当吃进毒物后能引起强烈的呕吐反射,把吞入胃内的毒物排出,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防御本领。犬的唾液腺发达,能分泌大量唾液,湿润口腔和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在炎热的季节,依靠唾液中水分的蒸发散热,借以调节体温。因此,在夏天我们常可以看到犬张开大嘴,伸出长长的舌头就是为了代替发汗散热。犬胃呈不正梨形,胃液中盐酸的含量为 0.4~0.6%,在家畜中居首位。盐酸能使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分解消化。因此,犬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很强,这是其肉食习性的基础。犬在食后5~7小时就可将胃中的食物全部排空,要比其他草食或杂食动物快许多。犬的肠管较短,一般只有体长的3~4倍,而同样是单胃的马和兔的肠管为体长的12倍。犬的肠壁厚,吸收能力强,这些都是典型的肉食特征。犬的肝脏比较大,相当于体重的3%左右,分泌的胆汁有利于脂肪的吸收。犬的排粪中枢不发达,不能像其他家畜那样在行进状态下排粪。犬对蛋白质和脂肪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但因咀嚼不充分和肠管短,不具发酵能力,故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因此,给犬喂蔬菜时应切碎、煮熟,不宜整块、整棵地喂。犬的品种很多,其体格大小差异可在20倍以上。犬体最高的可超过1米,最矮的只有20厘米;最重的犬有一130千克, 最轻的犬只有1.5千克。犬的体格虽然差异较大,但解剖构造基本相同。犬有225~230块骨头,这些骨头不但构成了犬体 坚固的支撑系统,对内脏器官具有保护作用,而且是能够疾速奔驰的基础。犬的肌肉发达、强壮,使它不但能快速奔跑,而且耐久性好。据报道,犬100米的纪录是5.925秒,是由一只荷 兰灰犬在1971年创造的。这个速度远比人类快得多,而且与赛马的100米速度5.17秒很接近,就是一般的家养中型犬,其100米速度也不超过10秒,非常灵活。犬的耐力闻名于世,能连续奔跑几十公里。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传令犬,仅用50分钟就跑完了21.7公里的路程。最著名的是在北极附近举行的雪撬拉力赛,十几条犬拉着几百千克重的物品,在摄氏零下40多度,寒风刺骨的雪地上奔驰,而每天只有短短数小时的休息。据记载,一只犬在雪地上可拉动100千克重的物品。犬的后肢骨路强壮,肌肉发达,因此,犬也是跳高能手,最高可跳过5米的障碍物。

1、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截至2018年11月,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548只。

2、西伯利亚平原狼

西伯利亚平原狼(学名:Canis lupus campestris):是灰狼的一个亚种,属于食物链中上层的掠食者,是西伯利亚雪橇犬“哈士奇”(hasky)的祖先。

通常群体行动。它们活动在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西伯利亚针叶林、草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员。具有很好的耐力,适合长途迁移。它们的胸部狭窄,背部与腿强健有力,使它们具备很有效率的机动能力。

它们能以约10公里的时速走十几公里,追逐猎物时速度能提高到接近每小时65公里,冲刺时每一步的距离可以长达5米。由于它们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纪末期前都被人类大量捕杀。

3、树袋熊

树袋熊,又称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英文名Koala bear来源于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为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树袋熊并不是熊科动物,而且它们相差甚远。熊科属于食肉目,而树袋熊却属于有袋目。它每天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性情温顺,体态憨厚。

4、袋鼠

袋鼠是任一种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袋鼠 “有时候指所有的有袋动物。这个词源自Guugu Yimidhirr(一种澳洲原住民语言),后来袋鼠这个词被约瑟夫·班克斯在 詹姆斯·库克的第一次航海旅行中命名。

5、美洲豹

美洲豹,学名:Panthera onca (Linnaeus, 1758),又叫美洲虎,是现存第三大的猫科动物。体重70—180千克,咬力可达1250磅。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一种大型猫科动物。

它身上的花纹比较像豹,但整个身体的形状又更接近于虎。在猫科动物中,美洲豹的体型仅次于狮、虎。野外寿命约18年。人工饲养的历史达20多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伯利亚平原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袋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袋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洲豹

本文来自作者[雪泥]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4264.html

(8)
雪泥的头像雪泥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雪泥的头像
    雪泥 2025年10月16日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雪泥”

  • 雪泥
    雪泥 2025年10月16日

    本文概览:蝴蝶 butterfly也作“胡蝶”。旧时以为蝶的总称,今动物学以为蝶的一种。构成鳞翅目锤角亚目的某些身体细长在白天活动的昆虫,经常具有鲜明的颜色,有特殊型的双翅,腹部瘦长,吸...

  • 雪泥
    用户101605 2025年10月16日

    文章不错《动物的资料》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华瑞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