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我国的课程目标需要经历从注重双基和三维目标到关注核心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需求的综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

同时,核心素养兼备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动态化过程,使个体适应能力、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

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1)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

(3)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4)核心素养教育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努力践行该教育理念;如何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学从知识本位向学科素养本位转变。这需要做到三个转向:一是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

(5)传统教学往往过于抽象,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把抽象问题与真实情境相结合,才能为学生创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核心的“根”与“魂”。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形成必须要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为基础,以此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首次提出

? 在教育部 2014 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 “核心素养体系” 概念。同时,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

距离核心素养的首次提出,已经有 8 年之久了。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21 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或国际组织纷纷把 “核心素养” 作为育人目标的 “大观念”,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新的目标体系需要重新定义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重建教师日常的专业生活,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由此应运而生。

核心素养之所以能风靡全球,首先当归功于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率先提倡与持续推广。1997 年底,oecd 和瑞士联邦统计署(swiss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 sfso)赞助了一个国际性的跨界合作项目,即 “素养的界定与选择:理论和概念的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 简称 deseco)”。

对于 “核心素养” 一词,尽管不同国家的表述不同,如美国 21 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 “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 “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 “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核心素养的定义

那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核心素养的定义是什么?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扩展资料: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百度百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本文来自作者[韩子轩]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4155.html

(8)
韩子轩的头像韩子轩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韩子轩的头像
    韩子轩 2025年10月16日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韩子轩”

  • 韩子轩
    韩子轩 2025年10月16日

    本文概览: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

  • 韩子轩
    用户101607 2025年10月16日

    文章不错《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我国的课程目标需要经历从注重双基和三维目标到关注核心》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华瑞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