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精彩“出圈”,给全国观众们奉献了一顿传统文化盛宴;
元宵档的《芙蓉池》美轮美奂,宛如一幅让人心动的画卷;
《端午奇妙游》短短的45分钟,只有7个节目, 既无大明星,也没大成本,却用心用情地展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人梦回大唐。
这就是“有文化”真的好!
我们都知道河南有着悠久 历史 文化底蕴, “ 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是秦砖汉瓦 ” 。但是我们想一想,拥有这些文化资源,不用心去创造和打造它,也是根本无法去展现出来的。
所以,“有文化”真的好的前提,一定是“要用心”!
这不,最近河南的文化 旅游 景区云台山又推出了游园式山水国风精品演艺,获得了众多游客、媒体、旅行社等群体的好评和称赞。
来吧,我们就随着一起领略那种 让 历史 人物“动起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人融于景,景融于 历史 文化的唯美画卷般的感觉吧。
看,这是景点峡谷的姑娘们,她们或轻摇团扇,或浣花弄茶,或吟歌起舞,湖水碧如翡翠,云雾间朦胧袅袅,此情此景,是不是一幅流动着的东方古典山水写意画呢?
再看,这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这七个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 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
他们曾在云台山隐居活动长达二十年之久,至今还保存有“嵇康淬剑池”和“刘伶醒酒台”等文物遗迹。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自由洒脱的嵇康,能文能武的阮籍,音乐鬼才阮咸,嗜酒如命的刘伶,风度仗义的山涛,才华横溢的向秀,神采秀美的王戎。
此情此景像不像复活的 历史 ,他们“七贤游园”,让我们有一种穿越的感觉,还能来个合影入入戏!
所以,很希望这股国风能刮遍中国,能带动年轻人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能打造文化自信,能不断持续的引领各地 旅游 和文化良性发展!
屡次出圈的河南卫视,真有那么优秀吗?
中秋奇妙夜绝了,河南卫视传统文化晚会的成功当然是不能够被复制的,就算是某个电视台想要复制,也不是那种原汁原味了,所以还是尽量不要复制的好。说实话,虽然身为河南人,我向来是不看好河南卫视的,这么多年来,只有一个适合老年人的戏剧类节目梨园春,支持人也是流水的男主持,铁打的庞晓戈,没有一点点心意,没有想到突然就出圈了。
一、河南卫视出圈节目。河南卫视的出圈节目要从水下洛神开始说起,真的是太美了,还有那一个个从历史中走出来的唐宫美人,真的是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对古装美的欣赏。接着,河南卫视尝到了这种甜头,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出了清明的活动,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每一次都非常的成功。这些成功可能来源于河南卫视的厚积薄发。
二、河南卫视的厚积薄发。就在其他卫视的综艺都争着造势,造星,娱乐的时候,只有河南卫视,跟一个老干部一样,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继续捧着受众基本上都是老年人的梨园春。虽然说戏剧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如果不能和现代化相适应,是不能被发扬光大的,人们不是不喜欢戏剧,而是不喜欢那种表演形式,每周的擂主,每季度的擂主,每年的擂主,换汤不换药。
三、河南卫视的成功。作为河南人,河南卫视第一次出圈的时候,真的惊艳到我了,从来都不喜欢看河南卫视的我,跟别人讨论起来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不是换了领导班子,这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同样是古典文化,同样是古风,河南卫视,却能够做到创新,做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让人们对文化的传承又多了一层理解。
河南卫视为啥能连续出圈?
中秋佳节,各大平台进入新一轮的晚会角逐,河南卫视又双叒叕出圈,时长仅60多分钟的《中秋奇妙游》,开播后迅速收割十多个热搜话题。
甚至还有《甄嬛传》眉姐姐和温太医的番外。
这次晚会仍旧保留了河南卫视从春节到端午、七夕打下的视听盛宴招牌。
舞蹈再出神作,《鹤归来兮》充满诗情画意,一群白鹤遨游九天,艺人在画着洛阳牡丹花纹的超大鼓面翩翩起舞,一直舞到九霄月影,共享盛宴。
这个节目灵感取自刘禹锡的《秋词》,既点了“秋”的背景,又有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古风画意,视觉优美,底蕴绵长。
《墨舞中秋帖》则直接以中秋为命题,书法与舞蹈相结合,人与墨舞动古风文化,创意非常出色,画面颇有中国画的写意韵味,刚柔并济。
继《龙门金刚》后,河南卫视再一次将武 与舞进行灵魂碰撞,《少林·功夫》显嵩山之翠叠嵩崇,少年不畏艰苦守护初心,呈现功夫之本。
《和》以太极为基础展现一呼一吸之精髓,一阴一阳两位武者的博弈,一招一式,由弈到和,既有功夫的力与美,又点题中国人以和为贵的处事精神。
《东都行者》则致敬了僧人的取经传道之路,行者逐梦,万里征程如轻风拂过,沙中起舞的镜头颇有意境,还踩中了当下倡导的阳刚力量命题。
除了舞蹈外,《中秋奇妙游》其他节目在文化这碗饭上也越挖越熟练,七话很喜欢《戏韵》这个节目,以京剧传承为题,却又不似常规般表演一段名戏。
而是让观众跟着镜头看京剧幕后的故事,从戏服的成型到伶人的绝技、戏台的规矩、上台的吟唱,一步步展现戏韵背后的付出,再点题文化传承力量。
它是一个观赏性高的节目,又是一段充满深意的微**。
音乐方面,节目组请来人气歌手周深演唱新曲《若思念便思念》搭配中秋节的团圆与思乡,不过,个人更喜欢纯乐器表演的《豫见》。
古风民乐融合现代电子音,各大“流氓”乐器悉数登场,中国人的民乐DNA立马就动起来了,感染力十足的民乐,好听又有点流行的鬼畜感。
美中不 足 的《豫见》舞美设计略有点拖后腿,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背景交错演变,感觉花里胡哨了一点,这也是河南卫视当下的一个短板。
节目组在制作外景舞美时非常给力,《鹤归来兮》等多个有外景镜头的舞蹈都充满高级艺术感,七夕晚会中的《洛神赋》水中起舞设计更惊艳观众。
但在室内节目的舞美及服化道处理上,便处于良莠不齐状态,《豫见》的舞美至少还能符合民乐氛围,压轴舞蹈《广寒宫》缺点就更明显了。
姑娘们的舞很美,但造型委实配不上她们的实力,嫦娥服装酷似广告,玉兔服装宛如COSPLAY,整个舞美颇似某 游戏 的小广告画风,质感明显不如前作。
这个呈现如果放在央视等平台,显然是会观众强烈DISS的,但放在河南卫视上,却能够被包容,一方面是晚会整体质量够足,瑕不掩瑜。
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观众都清楚河南卫视大型晚会经验并不如其他平台那么充足,而且经济实力有限,在舞美上的投入,很难如其他几大平台般壕气。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七夕奇妙游》开播后引发的侵权争议,这场争议是沟通误会导致,最终平台与画手达成和解,事实完美解决。
但过程中意外暴露河南卫视是真的“穷”,在春节、端午晚会两次出圈的情况下,花几千块钱买两张核心节目需要的图对制作方来说仍旧需要再三斟酌预算。
放在财大气粗的平台,导演可能会一脸懵逼,几千块也算个事?可就是穷到几千块都要“斤斤计较”的河南卫视,成为2021最得民心的节日晚会缔造者。
这是很值得探讨的现象,既不“财大气粗”前期又不是高人气平台的河南卫视,为什么能一再出圈,成为节目晚会最靓的崽?原因在于文化与初心。
文化自信被国人长期忽视,被外来文化侵蚀而不自知,一度导致传统文化逐渐被行业边缘,观众想看而不得,被动接受行业挑选来的各种舶来品。
这也是 娱乐 影视行业与大众的隔阂,很多行业认为观众喜欢的,并不是大众真正想要的,正如传统文化,中国艺术之美,便很稀缺。
央视口碑综艺《国家宝藏》前期的成功便是典型代表,市场 游戏 、恋爱类综艺满天飞,很多制作方便忽略了文化传承责任,更忽略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诉求。
河南卫视成功的关键,便是踩中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喜爱,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观众看到传统文化不受时代掩盖的魅力。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艺术宝藏,但挖掘它魅力的人实在太少,在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行业早就应该放弃对舶来品的依赖,拥抱传统魅力与传承责任了。
客观来说,河南卫视的晚会还有很大成长空间,室内舞台服化道、舞美需要成长,故事串联设计需要更自然,如果想进一步成功,还需要钻研可直播的节目。
但,它没有粉丝口中“YYDS”那么完美,却很值得其他经常做大型晚会的平台去借鉴反思,我们的晚会,是不是该回归内容而非个人了?
回顾曾经惊艳观众的晚会“爆款”作品,相信很多8090后观众都记得杨丽萍、赵本山、赵丽蓉的作品,也记得《千手观音》、《俏夕阳》等经典舞蹈。
《千手观音》如今已经是我们的国宝级人类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大气磅礴,由人类肢体呈现的千层变化,给出极致的艺术享受与视觉冲击。
残疾表演者们对梦想的追逐,更带来艺术之外的正能量感染。
《俏夕阳》则将传统皮影戏元素融入舞蹈,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带来趣味十足的画面,老年人乐观积极的精神,又体现了国人的新风貌。
传统、艺术、人文,皆聚于一起,创造经典,无需探讨作品背后的故事,观众便能看到艺人匠心,看到行业对艺术的钻研创造,这才是艺术力量。
反观当下,有谁记得近五年晚会的舞蹈吗?有谁记得近五年的晚会歌曲吗?甚至,有谁能记得近几年晚会中出现的经典相声小品作品?
能各举一例的,少之又少。
因为当下的晚会节目,更重视的是人而非作品,把大量明星请到一起,一人或多人分一首歌,作品如何似乎不是关键,人到位了就行。
吸引年轻观众的方式是请流量艺人,吸引老年观众的方式是让新艺人唱老歌,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节目应该叫单位文艺汇演,而不是国民晚会。
各大晚会PK里,经常比嘉宾阵容,作品如何,少有人提及。
历史 晚会爆款节目,皆是艺术大于人,而现在晚会重视人大于艺,这种制作方式,初心已经不在,又怎能真正征服观众呢?获得的成绩,不过是讨好罢了。
作品永远在前,人永远是排在后面的,河南卫视各场奇妙游出圈的《唐宫夜宴》、《洛神》、《龙门金刚》有一个是靠明星人气成功的吗?并没有。
河南卫视其实并没有那么拔尖,但它是走偏了的晚会大环境中难得回归创作初心的一个,把重心放在了作品,便瞬间收获了观众的热情回馈。
希望以河南卫视为始,各大平台晚会制作也能够逐渐回归行业应有的匠心态度,把精力放在作品挖掘,而不是依赖人气明星站桩输出。
艺术宝藏,无穷尽,纯靠明星,却只能倒退而行。
从春节联欢晚会到元宵晚会,河南卫视连续出圈,引来各方交口称赞,有网友留言开始期待中秋晚会,有网民盼着节目尽早出周边,还有不少网友纷纷表态要去大河南旅游。这看似“突如其来”的爆红,其实背后就缘于两个字:真诚,导演组对中华文化的真诚,对观众和网友的真诚,渗透在每一个节目中间。只有尊重并热爱中华文化,才能用心用情去传播和弘扬它;只有尊重并善待观众,才能赢得观众毫无保留的鼓励和厚爱。?
此番河南卫视为回馈网友重新拍元宵会并再度出圈成功,其实也给国内文艺工作者提了个醒:创作要跟上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要热爱并研读中华传统文化,要深知,若想获得受众的认可唯有保持一颗赤诚之心。你尊重观众,观众自然尊重你。
扩展资料
再次被郑州惊艳到了
河南卫视元宵节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以短小精焊的6个节目,让古老又青春的文化大省再一次光芒万丈。节日播出后,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并引起了网友们激烈地讨论、点赞,网络热度持续走高,大家纷纷为节目“打call”,并自发“安利”精彩片断。
而几乎每个节目,都能发现郑州的“倩影”,郑州多彩厚重的文化文物、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大家耳熟能详的地标建筑等,都在节目中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呈现,再次使郑州这座拥有3600年历史、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聚焦了来自全国的关注目光。
外地网友赞叹“再次被郑州惊艳到了!”“郑州真‘中’!真‘牛’”“郑州真是日新月异啊”,为郑州“打call”的评论刷爆网络;郑州本地人也“感到特别骄傲”,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油然而生。
本文来自作者[语兰]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404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语兰”
本文概览: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精彩“出圈”,给全国观众们奉献了一顿传统文化盛宴; 元宵档的《芙蓉池》美轮美奂,宛如一幅让人心动的画卷; 《端午奇妙游》短短的45分钟,...
文章不错《河南卫视出圈的节目叫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