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前在吉林大学博物馆和能源地质系任教,主要从事沉积学、地层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博物馆副馆长。1996年以来,在中科院古脊椎所学习和工作,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和重点科研项目,是中科院古脊椎所“辽西热河生物群课题组”(辽西队)学术团队的主要成员和学术骨干,并负责野外基础地质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辽西热河生物群中的恐龙、翼龙等爬行动物化石,中生代地层与时代,以及沉积学与古环境背景研究。参加了几乎所有的热河生物群野外考察与化石发掘,从2000年起,一直主持“辽西队”的野外考察和化石发掘工作,先后主持实施了对辽宁北票四合屯、张家沟、陆家屯和朝阳上河首,内蒙古宁城道虎沟等热河生物群的重要化石地点以及甘肃酒泉马鬃山等地区的大型化石发掘,发现了包括两栖类、恐龙和翼龙、鸟类以及哺乳类在内的大量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
野外考察了中国南方的川、滇、鄂、湘、赣、桂、粤、苏、浙、皖等省区的古生代海相地层以及中国北方的辽、吉、黑、晋、冀、鲁、蒙、陕、甘、宁、新、青和蒙古西部的中生代陆相地层与生物群。
作为中科院古脊椎所“热河生物群课题组”(辽西队)学术团队的主要成员和学术骨干,该团队近几年来获得多项奖励,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2002)、国家人事部与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2002)、中国科学院2001-2002年度重大创新贡献团队(2003)和首届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团体奖(2004)等。作为主要研究者的学术成果分别被科技部评为1999、2000和2003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2003年获得第五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报刊科普作品二等奖。在Nature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50篇。 汪筱林,甘肃甘谷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巴西科学院院士。1986年和1989年在长春地质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留校,先后在校博物馆和能源地质系沉积岩教研室工作,任助教,讲师,曾任教研室副主任和博物馆副馆长。1999年在中科院古脊椎所获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被聘为古脊椎所副研究员,2001年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地层学杂志》编委等。
2013年12月18日当选为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
本文来自作者[仆钰珂]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379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仆钰珂”
本文概览:1996年前在吉林大学博物馆和能源地质系任教,主要从事沉积学、地层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博物馆副馆长。1996年以来,在中科院古脊椎所学习和工作,承担“国家重点基...
文章不错《汪筱林的人物介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