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纪念馆
梁启超纪念馆(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位于在会城茶坑村凌云塔下,为两层仿古建筑,由古建筑设计权威莫伯治大师设计,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里面陈列了梁启超生平事迹、所著书籍、手稿及书信等珍贵历史资料。在宽敞明亮的展览大厅里,一幅巨大的花梨木板上,雕刻着梁启超先生大事年表。梁启超生平之事迹,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运用历史、文字材料、书信手稿、著作书籍等形式,分成“早年岁月、倡导变法、海外奋战、政坛沉浮、文教兴国、名垂青史、满门俊彦”七大部分。展厅四周的玻璃柜,摆放着梁启超所著的《饮冰室合集》、《饮冰室文集》、《大中华》、《新民说》、《时务报》等书籍和文稿,还有中外学者研究编著的《梁启超传》、《烂漫天才》等有关著作。纪念馆大院中央,竖立起一座梁启超铜像,铜像高2.38米,再现了梁启超年青时朝气蓬勃的风采。
崖门胜景
崖门胜景地处江门新会区崖门东岸银洲湖出海口,是南宋灭亡所在地,曾发生历史上最为悲壮、最有名的“崖门海战”史事;崖门炮台紧扼崖门海口,形势险峻,每当春浪乍起,惊涛拍岸如排山倒海,蔚为壮观;崖门大桥是跨越崖门水道的特大型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全长1289米,跨度668米,桥下可通航5万吨级船舶,跨度之大为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之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熊子塔
在著名的新会小鸟天堂游览,偶尔回首,可见“远远地一座塔人耸在山坡上,许多绿树拥抱着它。在这附近很少有那样的塔”(巴金:《鸟的天堂》)。塔的所在地乃历史名人梁启超的故乡——茶坑村。那山叫凤山,塔叫熊子塔。“熊”(读泥)是“熊”字下面四点少了一点,系新会特有的一个字。据《新会县志》记载:“熊子山在城南二十里,又有鼠熊、马熊、东熊、长熊诸山。山凡五,各有三足,故云熊。”熊子山下,河流纵横,潭江和西江支流在此汇入银洲湖,故亦称熊海。熊子塔又名凌云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八角七层,巍然屹立于凤山之巅。登临其上,可遥望银洲湖景色。梁启超十一岁时所作《登塔》诗,1982年由岭南书法家秦篔生书写勒石立于塔下。诗曰:“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搔首独徘徊,此理终难得。”诗作洋溢着这位后来名闻中外的近代思想家、政治改革家和文学家少年时代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思想感情。 新会又以“葵乡”闻名于世。据说凡能望见熊子塔的地方,生长的蒲葵叶大心圆蒂正骨直,明显优于别处,所加工的火画扇是新会葵扇中的精品,在1915年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得过金奖。古塔周围是冲积平原,土地肥沃,葵树得天独厚,而葵农人勤艺精,葵林四季常青,郁郁葱葱,给熊子塔平添几分秀色。 明清时期,新会的读书人把熊子塔称作“文笔”,认为此地人杰地灵,定出文人。清末果然出了个梁启超。也有人把熊子塔称为“航标”。因凤山北望新会城,南临银洲湖,远眺崖门海,四面平畴广阔,江河交错,有了卓立山上的熊子塔,就给人们一个航行的目标。登塔纵目而望,崖海、银湖尽入眼底。每当夕阳西下,银洲湖上汽轮破浪,船帆片片,像朵朵白云在塔下飘然而过,衬着塔影波光,好一幅绮丽的南国水乡图!这里曾被列为新会八景之一,名曰“熊塔归帆”。
本文来自作者[怜烟]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35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怜烟”
本文概览:梁启超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位于在会城茶坑村凌云塔下,为两层仿古建筑,由古建筑设计权威莫伯治大师设计,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文章不错《新会区几多旅游景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