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有一个版块《快乐读书吧》。里面推荐了五个故事,《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编排这个内容的目的有以下两方面:第一,学会看封面,找出一本书的基本信息,比如书名、作者等。孩子拿到这五本课外书后,大人要教孩子看书名是什么,找出作者是谁。,通过书名,猜测书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第二,爱护图书。阅读完的课外书籍,要把它放在书架上,好好保存。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书架,自己的图书角。
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所有年级将统一使用语文新统编教材。新统编教材有哪些变化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了解一下,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有什么变化
一个变化就是课文数量减少了,教学类型增加了。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少了,减少为29课。
将课文数量减少,对此,教师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减负”(孩子们负担重,往往不是教材、老师加重的,而是社会、家长加重的),而是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的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格外重视,这方面选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级就选了许多古诗。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整个课文的变化很大。课文的选篇标准强调了以下四点,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同时要适当兼顾时代性。大家会发现,有些经典的老课文又回来啦,没经过沉淀的”时文”少了。
为何提倡阅读教学”1+X”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读书少、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如果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那么无论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统编本”语文教材比起以往的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了,但阅读量还是不够。所以我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学生读一些“闲书”,也就是和考试甚至和写作并不一定”挂钩”的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
当然,我们的语文课要改一改,不能满足于精读精讲,不能要求阅读全都围绕写作,还要在精读精讲之外,交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等。“统编本”语文教材在不同文体的阅读以及多种读书方法的教学方面,开始做一些尝试。这是新课题,希望老师们也支持。
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一、二年级的新教材就有延伸阅读,高年级会更多些。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
统编教材实际上已经把”延伸阅读”部分纳入教学体制,并尝试设置一些检测评价。一线老师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去探索、研究适合自己教学的可行的办法。这肯定是一个教学的创新点。老师们也想实施”1+X”,可是拓展阅读的课文到哪里去找?这里介绍一种,那就是由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人教社出版的《语文素养读本》。其选文的经典性、可读性都比较好,能大致配合新教材各个年级、学段的教学目标,从小学到高中共24册,每学年2册,大家可以参考选用。
如何利用好“快乐读书吧”课“快乐读书吧”课,每学期一两次,每次安排某种阅读类型,比如,儿童故事、童话、寓言、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等等。
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类型,有基本的文体知识,激发他们阅读各种类型读物的兴趣,有意识地让他们去掌握一些读书方法。不要将这种课处理成一般的课文学习,老师可以举一反三,讲一点相关的读书常识,包括书的类型和阅读方法,主要是引发兴趣,让学生自己找书来读。
本文来自作者[端庆敏]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346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端庆敏”
本文概览: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有一个版块《快乐读书吧》。里面推荐了五个故事,《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
文章不错《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在哪里》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