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根据科学测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他们的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们称之为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
2.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3.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
A、是文字的发明者 B、曾经打败了炎帝
C、制造出了指南车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中国早期国家建立的标志是
A.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B.盘庚迁殷
C.夏朝的建立 D.商朝的建立
5.春秋时期最早成为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6.成都平原能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应归功于
A.李冰主持修筑都江堰 B.秦王赢政统一中国
C.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D.农耕的推广
7.西周的众多诸侯产生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奴隶制
8.“他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他还是一位具有罕见热情和擅长教育的教师,据说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这段话描述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9. 小君班上将举行关于孔子的故事会,他准备到图书馆去查找有关资料。你向他推荐以下哪部著作,供其参考?
A.《资治通鉴》 B.《论语》 C.《史记》 D.《道德经》
10.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 B.商 C.周 D.秦
11.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B.树立汉中央政府的权威
C.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D.开通中西“丝绸之路”
12.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A.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C.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D.班超出使西域
13.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军心涣散 B、骄傲轻敌
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
14.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选择“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科学家是”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贾思勰 B.顾恺之 C.祖冲之 D.郦道元
15.以下有4个选项,其中3个是同一类的,另一个是不同类的,请你把这个不同类的选项找出来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张衡
16.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西汉末年 B.春秋时期 C.西汉初年 D.东汉初年
17.以下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医圣“张仲景”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神医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D、《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18.以下表述中,有一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请你指出来
A.司母戊鼎是迄今我国最大的青铜器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C.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是他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19.中国书法艺术璀璨夺目,风格多样。一代“书圣”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请你指出一代“书圣”是
A.张衡 B.顾恺之 C.王羲之 D.王献之
20.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实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史记》 C.《春秋》 D.《水经注》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C A A C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C D A B C C B
初一历史question.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 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藏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故事是这么说的: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 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a 看看我的参考资料,或许你会懂点什么。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六月九日 ,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同年闰十二月初六,船队从龙湾 今南京下关 启航,2月3日集结于刘家港。在刘家港,郑和等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绩碑》。船队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在南山三峰塔寺立《天妃灵应之记》石碑。两碑都记下了他们六次出航的历程。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船队从五虎门出洋。这次远航经占城、爪哇的苏鲁马益、苏门答刺、古里、竹步,再向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然后返航。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于宣德八年 1433年 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郑和船队由正使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经苏门答刺、满刺加等地,回到太仓刘家港。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郑和船队到达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本文来自作者[雁兰]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316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雁兰”
本文概览:历史:1.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根据科学测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他们的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们称之为A.元谋人...
文章不错《初一历史题目及答案及解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