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只是由两千多年前的45岁提高到了74岁。迄今为止人类寿命最高者只有英国人弗姆·卡恩,活了200岁。科学家指出,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00~150岁。
人类为什么会衰老?能否抑制衰老?
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由于受到各种射线的照射、服用化学药剂,以及食物中含铁量过多等因素,体内会积累有害的自由基。这种自由基是导致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 有些科学家认为,细胞老化是由于细胞中产生了一些导致老化的物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家尤金尼亚从人体结缔组织细胞中,分离出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只是在老化的、停止分裂的细胞中才有,而年轻的细胞中是不存在的。她认为,这种蛋白质就是细胞老化的产物。也许正是这些老化的物质最终“杀”死了细胞。如能找到清除老化物质的方法,人类就能大大推迟衰老的进程。
有的科学家认为线粒体遗传基因变异的积累是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小泽高将与澳大利亚蒙纳修大学教授安索尼·利内因等人合作研究查明,存在于细胞内部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线粒体,其遗传基因很容易发生突变,变异的积累很可能是人体老化的原因之一。研究小组在研究酵母时发现,细胞核内遗传基因的突然变异率为每1 000万~1亿个细胞当中有一个。而线粒体遗传基因的突然变异率竟高达每10~1000个细胞就有一个。研究小组还发现,原因不明的肥大型心肌病、肌肉萎缩症,有些很可能是由于线粒体遗传基因的突然变异所导致。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老化的关键步骤发生在大脑之中,前苏联科学院动物进化形态和生态研究所通过用小白鼠进行试验,证实了大脑对身体的生理过程产生直接影响的理论。此外,在实验中还发现,移植的神经细胞得到恢复,即可加速细胞的生长。以上实验说明,免疫系统的功能是直接依靠于大脑的。据推测,人有可能学会有目的地支配自己的健康甚至加强意志。为此,该研究所指出:如果从遗传角度说人可活到大约200岁的话,只要对人脑做一次不太复杂的手术,这个年龄极限还可以往后最少推迟100年,即可活到300岁。
有的科学家认为细胞分裂有一定的极限,达到这个极限即会衰老死亡,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细胞从胚胎开始分裂,连续分裂50代便全部衰老死亡,人的生命也就此了结,而癌细胞分裂了上千次,仍然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正常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基本上不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而癌细胞则不受什么约束,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物质之间发生遗传结果交换,从而使癌细胞生生不息。
有位科学家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核移植到去掉核的金鱼卵中,发现神经细胞核经过100次分裂也没有衰老的征兆。这如果在人身上得以实现,推迟衰老便可成为现实。
有的科学家发现,决定生物寿命的是一种蛋白质。最近,日本东京医科牙科大学的米村勇和信川大学医学部附属心血管病研究机构的罔野照组成的研究小组,从果蝇体内发现了决定生物寿命的蛋白质。该小组培育出了长命系(寿命52天)和短命系(最长寿命35天)两个系列的纯系果蝇,找出它们的差别。结果发现,有一种长寿蛋白质在长命系的果蝇中大量存在,而在短命系果蝇中极少。这种蛋白质的分子量为76 600。试验表明,如果将少量的蛋白质掺入果蝇的食料中让其进食,短命系的寿命能延长到41天,而长命系的寿命能延长至61天,而且,即使死亡前喂食这种蛋白质,也能达到延长寿命的效果。同时,该小组还研制出一种对抗长寿蛋白质的抗体,结果确认,老鼠和人的胎儿中,早期也有与抗体起反应的蛋白质。专家认为,这种蛋白质只在发生过程的细胞分化时与身体形成有关,从而决定生物的寿命。将来,如果能弄清这种蛋白质的机制,研究长生不老药的梦想有可能变成现实。 有的科学家发现人体衰老的主要诱因是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基因受损。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佐治亚州埃默里大学科学家的研究显示,人体大脑中的DNA,受损的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发现,年龄介于63岁至77岁之间者DNA受损伤的程度,比年龄为24岁者高出14倍;而年龄为80岁者的受损伤程度比年龄介于63岁至77岁者高出4倍。研究人员认为,虽然有关衰老问题还需做进一步研究,但DNA受损伤可能是人体衰老的重要诱因之一。
有的科学家认为,植入新基因,果蝇寿命大增,人类防衰老研究取得进展。衰老理论认为,一组被称为自由基的不稳定破坏性分子不断摧毁细胞,从而引起细胞逐渐消耗。最 后,这些细胞的大量损耗造成细胞功能失常、器官系统衰退,癌症或心脏病等疾病相继出现,白内障引起双目失明,最终导致机体死亡。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有助于消灭自由基,因此相信这一理论的人常把它们当作饮食滋补品服用。
此外,我国名中医颜德馨教授得出一个颇具新意的结论:人体衰老的原因是气虚血瘀、气血失去平衡。用益气化瘀药物可以达到抗衰老的目的。它打破了脾肾两虚的传统观念,是国内抗衰老学说的一个突破。
西安交通大学车辆工程研究生怎么样啊?
鲎是一种节肢动物,其形态接近蟹类,和蜘蛛的亲缘关系较近。它在动物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有螫肢亚门、肢口纲、剑尾目,身长一般大约1~2尺,体重大的可达8~9斤。它的长相十分奇特丑陋,因此,人们常称它为“丑八怪”或“海怪”。
据古生物史学家们考证,鲎的历史很悠久。早在地质年代的“古生代”的“泥盆纪”,鲎与腕足类的古老生物海豆芽同时出现,已经有3.5亿年的历史了。当地球上刚开始出现恐龙的时候,鲎就已经是很古老的动物了。恐龙在6500万年前突然神秘地灭绝了,而鲎却幸存到今天。有些学者认为,鲎很可能是从三叶虫演化而来的,因为在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三叶幼虫期,尤其是在它刚出卵壳尚未蜕皮之前,很像三叶虫。令古生物史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从“泥盆纪”以来的3.5亿年内,鲎的形态一直没有发生什么比较显着的变化。因此,古生物史学家把鲎称为“活化石”或者“活着的古生物”。
鲎的血液是蓝色的。这在科学不很发达的古代,长期成为令人谜惑不解的一个奇谜。直到近代,经过科学的研究,才终于揭开了这个奇谜:血液的基本颜色决定于血液中所含矿物质成分。由于鲎的血液以铜为氧的载体,含有血蓝蛋白,血蓝蛋白不含铁质而含铜的化合物,因而呈蓝色。
然而,鲎身上还有一个奇谜令科学家们迷惑不解,那就是它颇为复杂而奇特的视觉系统。它除了头部两侧各有一只复眼外,在头部正中还有一对单眼,并连在一起。但这4只眼不会转动,每只眼约有1000个小眼,小眼的个头较大,神经纤维较粗。目前,科学家只知道光线可以帮助鲎判断行动的方向,而整个视觉系统在鲎的行动中所起的作用究竟如何?至今仍是尚未完全搞清楚的谜。
研究鲎眼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科学家研究人眼是怎样感知线条界限和可以互相对比物体与颜色的。而研究眼睛对于此类光刺激的反应,又有助于分析导致完全失明的许多眼病的原因,从而有利于确定治疗的方法,对于研究人眼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很有启迪作用和参考价值。所以,鲎的视觉系统已成为现代电子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鲎眼像最灵敏的电磁波接受器,能接受深海中极其微弱的光线,使鲎生活在深邃的海底却从不迷失方向。许多科学家认为,鲎的一对复眼具有光的侧抑制作用,可以加强所看图像的反差,使得模糊的形象变得清晰。这启发科学家们应用侧抑制原理设计一种新的电视摄影机,提高电视的清晰度。
近几十年来,许多科学家对鲎的视觉系统进行了长期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着名科学家凯菲尔·哈特勒因博士通过对鲎的视神经电脉冲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和研究,揭示了关于各种视觉系统功能的许多原理,从而获得了1967年度的诺贝尔奖金。
然而,鲎的视觉系统的许多奥秘,至今尚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南科大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但作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早已招收硕博研究生。西安交大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作为博士硕士授权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师资非常强大,有院士三人,正副教授近150人。作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车辆工程早就在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不能说本科没有的专业,研究生就不能招。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不招本科生,只招研究生,你能说它专业实力不行吗?可以肯定地说,西安交大的车辆工程研究生阶段水平一定不会低。以上所言,仅供参考。
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承载着探索中国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重任。学校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特色文、管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上办学,一步到位按照亚洲一流标准组建专业学部和研究中心(所),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模式,建成类似加州理工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那样小规模高质量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出任创校校长。2011年6月,南方科技大学首批入学的45名学生,大部分表示自己将不会参加高考,校长朱清时称2011年秋季招生计划暂“无暇考虑”。
其实这是一所新建的民办的大学,位于深圳。从某种意义上说,南科大的改革揍得过于激进了,以至于跟现行教育制度存在冲突,所以至今还没有完全取得教育部规定的招生资格。
本文来自作者[霏羽]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182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霏羽”
本文概览: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只是由两千多年前的45岁提高到了74岁。迄今为止人类寿命最高者只有英国人弗姆·卡恩,活了200岁。科学家指出,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00~150岁。人类为什么会...
文章不错《人为什么会变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