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牧竖》的全文翻译啊
原文: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
(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
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
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2. 《牧竖》文言文阅读(1)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 (2)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 (3)去:距离。 (4)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两只小狼丢了。 (5)仓皇:匆促慌张的样子。 (6)嗥(háo):狼的叫声。 (7)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8)致:使。 (9)四顾:四面张望。 (10).始:才。 (11)趋:快走,这里是“跑向”的意思 (12)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13)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4)前树又鸣: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5)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脚不停地奔跑。 (16)既而:不久。 (17)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8)僵:僵硬。 (19)绝:断。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望,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停止了叫声,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奄奄一息,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 启示:对于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爱护动物的角度看,俩牧童的行为属恶作剧。过于残忍,不值得提倡。
编辑本段阅读提示
这篇小小说堪称精炼与生动的典范。不到二百字的篇幅,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出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童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本文记叙了两个牧童捉小狼除大狼的故事,表现了两牧竖的机智和勇敢。 本文那两点表现了牧童的机智? 1、捉住小狼,分头爬到树上。 2、使小狼叫,让大狼来回奔跑。
1/2和3/4意思相同
3. 古文《牧竖》怎么翻译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
(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
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
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4. 文言文《牧竖》解释两牧竖入山至狼穴[1],穴有小狼二,谋[9]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10]数十步。 少顷[11],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2]。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 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仰视, 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 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3],久之不动。
竖下视 之,气已绝矣。今有豪强子[4],怒目按剑,若将搏噬[5];为所怒者,乃阎 扇去[6]。
豪力尽声嘶,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7]?不知此禽兽之威,人 故弄之以为戏耳[8]。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
牧童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
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
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
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了。当今世上豪强的人,怒目狰狞,手按宝剑,彷佛要和别人搏斗甚至恨不得吃掉他人,但人家不理他,合上扇子,安然的离去。
这个豪强声嘶力竭后,由于没有人和他争辩,岂不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殊不知这是禽兽的威风,人家不理他,实在戏弄他而已。.。
5. 牧竖的译文原文《牧竖》(1)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2)。
各登一树,相去(3)数十步。少顷(4),大狼至,入穴失子(5),意(6)甚(7)仓皇(8)。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9)令(10)嗥(11);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12)且(13)爬抓。其一竖又在彼(14)树致(15)小狼鸣急;狼辍声(16)四顾(17),始(18)望见之,乃(19)舍此趋彼(21),跑(21)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22),又转奔之。口无停声(23),足无停趾(24),数十往复(25),奔渐迟(26),声渐弱(27);既而(28)奄奄(29)僵(30)卧,久之不动。
竖(31)下(32)视之(33),气已绝(34)矣(35)。2译文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
(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神情很慌张。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它的嚎叫)停下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像刚才一样。
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
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断了气。3注释(1)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
(2)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谋:谋划,商量。分:分别。
(3)去:距离。(4) 少顷:片刻,一会儿。
(5)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孩子(两只小狼)丢了。(6)意:神情,神态。
(7)甚:程度副词,“很”。(8)仓皇:慌张。
(9)故:故意。(10)令:使。
(11)嗥(háo):吼叫。(12)号(háo))大叫。
(13).且:并且。(14) 彼:另外的。
(15)致:导致,致使。(16)辍声:停止了叫声。
(17)四顾:四面张望。(18)始:才。
(19)乃:于是。(20)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趋:跑向。(21)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22)前树又鸣:前树上的小狼又叫。(23)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脚不停地奔跑。
(24)趾:通“止”,停止。(25)数十往复:倒装句,“往复数十”意为“来来往往不下数十次”。
(26)迟:迟缓,缓慢。(27)弱:微弱。
(28)既而:不久。(29)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30)僵:僵硬。(31)竖:笔直。
(32)下:向下。(33)之:代词,文中代指母狼。
(34)绝:断。(35)矣:语气词,表示语气“了”。
4阅读提示这篇小小说堪称精炼与生动的典范。不到二百字的篇幅,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出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童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本文记叙了两个牧童捉小狼除大狼的故事,表现了两牧竖的机智和勇敢。
本文哪两点表现了牧童的机智?1、捉住小狼,分工爬到树上。2、使小狼叫,让大狼来回奔跑,并使大狼累死。
牧童的做法太残忍,狼也爱他的小狼啊,之所以老狼会累死,是因为这无私的母爱啊,这是一种无聊的残忍。文中的牧童和《童区寄传》中的区寄都善于利用对手的心理和弱势,用智慧战胜对手5作者简介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中国短篇小说之王。
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1]。
6. 牧竖逮狼(文言文)的翻译是不是《聊斋·牧竖》啊?
原文: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7. 请告诉我《牧竖》的译文又名:牧竖捕狼 作者:蒲松龄 《牧竖》①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
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④,意甚仓皇⑤。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⑦。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⑧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⑨,始⑩望见之,乃舍此趋⑾彼⑿,跑⒀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⒁,又转奔之。口无停声⒂,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⒃奄奄⒄僵⒅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⒆矣。注释 (1)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
(2)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 (3)去:距离。
(4)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两只小狼丢了。 (5)仓皇:匆促慌张的样子。
(6)嗥(háo):狼的叫声。 (7)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8)致:使。 (9)四顾:四面张望。
(10).始:才。 (11)趋:快走,这里是“跑向”的意思 (12)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13)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4)前树又鸣: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5)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脚不停地奔跑。 (16)既而:不久。
(17)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8)僵:僵硬。
(19)绝:断。译文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
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
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望去,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
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停止了叫声,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
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奄奄一息,很久都不动弹。
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2] 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岁贡生。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花大量时间,不断向民众搜罗资料,再编辑成册,就成了一本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见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聊斋志异·婴宁》插图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见失仔,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咆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有豪强子,怒目按剑,若将搏噬;为所怒者,乃阖扇去。豪力尽声嘶,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不知此禽兽之威,人故弄之以为戏耳。[1]
义犬(义犬)
周村有贾某贸易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舟上。舟上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操刀欲杀。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狼信哀吠。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焉。抵关三四日,估辑如林,而盗船不见。适有同乡估客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裹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1]
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项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间,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1]
象(大象)
广中有猎兽者,挟矢如山。偶卧憩息,不觉沉睡,被象鼻摄而去。自分必遭残害。未几释置树下,顿首一鸣,群象纷至,四面旋绕,若有所求。前象伏树下,仰视树而俯视人,似欲其登。猎者会意,即足踏象背,攀援而升。虽至树巅,亦不知其意向所存。少时有狻猊来,众象皆伏。狻猊择一肥者,意将搏噬,象战栗,无敢逃者,惟共仰树上,似求怜拯。猎者会意,因望狻猊发一弩,狻猊立殪。诸象瞻空,意若拜舞,猎者乃下,象复伏,以鼻牵衣,似欲其乘,猎者随跨身其上。象乃行至一处,以蹄穴地,得脱牙无算。猎人下,束治置象背。象乃负送出山,始返。
翻译:广东中部有一个猎人,带着箭到山中去。偶然躺下休息,不觉沉沉睡去,被象鼻子卷起带走。他自想一定会被摧残杀害。不一会象把他放在树下,点头叫了一声,群象纷纷而来,在四面环绕,好像有什么请求。先前的那头象伏在树下,仰头看树又低头看人,好像想让他爬树。猎人明白了,就脚踩象背,爬到树上。即使到了树顶,也不知道象要自己做什么。不久,有一头狻猊走来,众象皆伏在地上。狻猊选了一头肥的,想要与之搏斗吃了它,群象战战栗栗,没有敢逃走的,只是都仰头看树上,好像请求猎人怜悯它们。猎人懂得它们的心意,就对着狻猊射了一箭,狻猊马上倒下死去。群象看着天空,好像要跪拜和舞蹈,猎人于是从树上下来,象又伏在地上,用鼻子拉着他的衣服,好像要他坐到身上,猎人便骑上大象。象就走到一个地方,用蹄刨地,得到无法计数的脱落的象牙。猎人跳下象背,把象牙捆好放到象背上,象就背着他送他出山,这才返回。[1]
鸲鹆(八哥鸟)
王汾滨言:其乡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甚狎习,出游必与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绛州,去家尚远,而资斧已罄,其人愁苦无策。鸟云:“何不售我耶?送我王邸,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也。”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从之。
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有中贵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住否?”言:“愿住。”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悔状而去。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起,操晋音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此毕载积先生记。
本文来自作者[家佳妮]投稿,不代表华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ruijixie.net/huarui/112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家佳妮”
本文概览:1. 《牧竖》的全文翻译啊 原文: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
文章不错《牧竖的文言文翻译》内容很有帮助